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这支歌的曲作者却合上了双眼……

2020-01-09 05:35 北京晚报 TF017

2019年12月1日,香港著名音乐前辈黎小田先生辞世,在此之前的2004年,我在广州遇见我二十年未见,从前四川乡下的幼儿园老师,照面时想起的不是幼儿园光景,而是一部叫《大侠霍元甲》的老港剧。它的主题歌就是那首覆盖了当年整个华人地区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当国人渐已醒的时候,这支歌的曲作者却合上了双眼。即是黎小田。

匡笑余 作者为秘密后院乐队主唱、唱作人


制图 耿争

《大侠霍元甲》是我看的第一部港剧,之所以会和幼儿园老师产生记忆的联系,是因为改革开放承包到户,农村先富了起来。幼儿园老师本是附近乡村的代课老师,家里率先买了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附近熟口熟面的大人小孩就都往她们家集合,大概11寸的黑白电视就摆在堂屋刚收拾完的饭桌上。我有时挤在人堆中有时翘足门槛上,看完了20集的《大侠霍元甲》。

除了硬桥硬马南派武功的影像冲击,最大的影响还是剧中歌曲。蕴积百年沧桑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自不待言,其中同样由黎小田作曲的插曲《谁知我心》则让少年的我领略了何谓侠骨柔情,并从此养成了关注插曲而非只有主题歌的习惯。因为主题歌往往真就非常主题,多少缺了 “人”的情愫;而插曲,往往能真正见到剧中人浓墨浅写的儿女情长,无论大侠枭雄胜败强弱,能有真正作为“人”的部分。

印象更深的是之后梁小龙主演的《陈真》插曲,为爱追寻的东瀛武士柳生静云,长街负手,柳岸奏箫,留下一曲《爱的寻觅》。擅长作曲的黎小田这次奉献了这首歌的填词,作曲部分并没有因为柳生东瀛武士的身份而刻意引用日本曲风,而是依循了当时粤语歌曲的传统,从粤曲小调中汲取营养,一唱三折,正应了二十年后周星驰导演的《功夫》中一句台词: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而这首歌给我带来的影响还有对箫的兴趣,乡下既没有箫也没有吹箫人,我们居然发明了自己做箫的技术:将粗细合适的竹子截下一管,千万别开孔,用刀子细细地揭下一层竹皮,非得十分小心才行,因为要留下皮下薄薄的那层竹膜,竹膜是白色的,像一层丝绵,后来证实,即使用正式的笛膜也达不到竹膜的效果。这种箫吹奏特别的简单,因为完全不用指法,只要你会唱那首歌,只需假模假式地捧着竹管呜呜地吹出旋律就行,声音低沉,自觉还是有几分箫的音色。这当然不是严格的箫,直到后来我做了乐队,也还想给自己做一支,离乡太远,已找不到可用的竹子了。

现在想来,音乐上影响我后来自己创作的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内地流传的老歌;另一方面便是香港当年的影视歌曲了。我在第一种里耳濡目染了五声调式的滋养,在后一种里体味到流行音乐里的传统气息,这种气息是人文的,中国传统讲究的文武之道在当年影视歌曲里或是如此:主题歌大气磅礴,代表了“武”的一面;插曲则柔情似水,文秀雅致。

那是港台流行文化反哺内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大侠霍元甲》之后,又迎来一部更加动人心魄的港剧——83版《射雕英雄传》。这版“射雕”最大的意义大概就是留下了数十首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从第一部《铁血丹心》的苍凉豪迈,到第二部《东邪西毒》的轻快,再到第三部《华山论剑》的激越,三首主题歌分别呈现出三种迥然不同但一衣带水的武侠想象。大漠射雕的纵身一跃,桃花岛上的百转千回,华山绝壁的终归云海,歌曲带着情节,给当时还是乡下少年的我创下一副大大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辽阔无涯,满蕴悲欢,但也是一身纵横可逍遥可自在的。这是剧中武侠的世界,也是剧外轮回的命途,当我们一厢情愿地在剧中看见自己时,就觉得所有那些好听的歌里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因此有了豪情和眼界,心胸与天地。

我偏爱那些年代里留下的歌,它们才是撑起影视天地的那一口绵绵若存用之不尽的丹田之气。所谓武侠,是昂藏之躯的昂扬之气,有养有锤炼,才有入了作品后勃发地呈现,否则最多算是词曲有中国风味的一首歌吧。

我的贵阳朋友说,天下只有两种酒,一种是茅台酒一种不是。而从我个人听歌的经历和体验,会觉得香港流行歌曲其实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影视歌曲(尤其是武侠配乐),一种不是影视歌曲(其中以歌星大碟歌曲为主)。二者如此迥异,想来应该是创作之始各自对应不同。后者对应的是市场买卖,需要各种情歌服务各种场景情绪,于是歌词年复一年空虚孤独跟你走爱不完;而前者对应的主要是影视本身,歌曲作者是为故事说话,为剧中人物代言,比如电影《木棉袈裟》插曲《何必当初相识》,作者自然就是将自己带入到剧中惠能与林樱斩不断理还乱的无奈,才有歌里这欲说还休的世间不得已。

表面看来,影视歌曲创作有很多限制,但其实正是这些限制才给了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因为它们让作者放下了自己,去连接另一时空中的人物。也因此才有了“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的郭靖、“混作滔滔一片潮流”的许文强、“两忘烟水里”的乔峰、“情关始终闯不过”的李寻欢。

影视的拍摄,需要足够多的资源来支撑,限于拍摄条件,当年的影视,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有那些老歌在那里,还是能完整地体会到作者的用心。故事因人而异,有情众生如一。老一辈作者相继谢世,以他们的作品映照当下,映照自己,这些影视歌曲犹如唤醒一梦的晨钟暮鼓,从此一梦醒来,见过万古逍遥客,世间磨笔人,踏踏红尘,足可“披散头发我独行”了。

(原标题:却是当时梦醒时)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