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新规刚实行就钻空子?说好的保健品警示语还没贴,那就贴罚单吧!

2020-01-03 13:28 北京晚报 TF017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从今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所有保健食品都必须在包装的显眼位置标注上这么一句警示语,且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然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无论在超市还是电商,无论大品牌还是小品牌,未在醒目位置标示“不是药物”警示语的保健食品大量存在,且正常销售。

未标警示语的保健食品正常销售,无异于明目张胆地挑战《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的权威。原因之一或在于,有些保健品厂家在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指南从1月1日起正式实施,究竟是即日起生产的保健食品上必须标注警示语,还是从生产领域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保健食品都要标注?既然存在可以模糊理解的空间,善于抓机会、抓漏洞的市场主体自然不会放过。

新规的实行,确实面临一个空白地带。就算1月1日起生产的保健食品必须标注警示语,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要销售到什么时候?缓冲期在所难免,但一些保健品的保质期限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若长期卖不完,势必会形成标注者与非标注者长期共存的现象。这种共存无疑会误导消费者,进而消解新政策的权威性。有些厂家趁机浑水摸鱼,也未可知。

过渡期怎么过?主管部门应该有相应的权威解释。本报调查发现的西直门外大街一家超市的做法,值得借鉴。该超市在销售蛋白粉、燕窝、维生素和西洋参等保健品的货架上,专门悬挂“保健食品销售专区”的条幅,条幅下方,写有一行小字“本品不得代替药品”。对那些不落实指南要求的商家,新规也应该有配套的惩罚细则。不标警示语,就要贴罚单。以严格的惩处压缩保健品和药品之间的灰色地带,告诫抖机灵的商家,别在包装上玩花样,夸大保健品效果,欺骗消费者。

警示语该标哪里标哪里,该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该多大字号就多大字号,谁打折扣就打谁的板子,谁动歪脑筋就动它的利益。唯有制度愈加规范、监管越来越严,才能荡涤保健品市场长期存在的歪风邪气,打造一个消费者信任、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保健品市场。

(原标题:保健品警示语,怎么还没贴)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贾亮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90后”成保健品购买主力,专家:切莫“朋克养生”

保健品公司要给老人赠股权?海淀警方: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

老人超剂量服用保健品致死,家属向销售员索赔76万余元

骗子竟将“宇航员专供”保健品高价卖给老年人,社区防疫员立功

“权健案” 一审宣判给公众一个交待,打击骗人保健品没有休止符

2020年起保健品需声明“不能代替药物”,新规实施效果如何?

浓缩果汁当保健品卖,坑了9名老人28万元,仨骗子获刑

保健品命名出新规,不得用“好视力”“灵丹”等名

北京市消协提出设立犹豫期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有了“后悔药”

四成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属冲动消费 北京市消协建议一个月内可退货

北京市消协建议设老人“消费犹豫期”,买保健品一个月内可退货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