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温暖自己,照亮别人”协调医患关系化解矛盾,医者救身更救心

2019-12-30 13:40 北京晚报 TF017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这是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退休医务人员、和医杏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宋杰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医杏林志愿服务队是东城区赫赫有名的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一批退休的医务工作者。退休后,他们在医院提供医疗相关的志愿服务,他们兼顾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院外担任志愿者,“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宋杰

帮助他人的感觉真好

今年62岁的宋杰,退休前在和平里医院皮肤科工作多年。2013年底,宋杰正式退休,离开了挚爱的医疗岗位。脱下白大褂时,满是不舍。“穿了一辈子的白大褂,脱下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些失落。”

退休后,宋杰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当志愿者。

 

宋杰有技术专长,退休后她经朋友介绍到一家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还在一家卫生教育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两份工作收入不少,但也十分忙碌。宋杰开始犹豫:退休了依然早起晚归,经济上是有收获,但身体上更是感觉疲惫。

就在她继续犹豫时,正赶上她居住的社区招募史家胡同博物馆老年志愿讲解员,社区向博物馆推荐了宋杰。宋杰经过准备参加了一次试讲,接待了一次国外参观者。这两次讲解之后,宋杰正式成为史家胡同博物馆的胡同文化志愿者讲解员。

“这两次讲解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轻松愉悦,这是一种不为钱的轻松、无压力的轻松。”于是她就辞去了退休后的所有工作,专门做志愿服务工作,定期去博物馆讲解。几年来,她和博物馆老年志愿讲解队的志愿者们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胡同文化志愿者工作让宋杰感受到轻松愉悦,但她还是舍不得一身“白大褂”,总想回到医院去看看。于是,她参加了医院老党员志愿先锋队的志愿者活动,“原来是用自己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现在,我就和服务队的老同志们一起参加义诊、一同深入病房,在门诊的患者中做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

“前段时间,有患者反映门诊楼的卫生间条件差。”和平里医院的门诊楼颇有历史,建设时人们的隐私保护意识还不强,卫生间内隐私保护设备基本没有;还有患者反映卫生间“气味太大”。宋杰和医院的志愿者们,把患者的意见一条条搜集起来,再返回到现场进行调查。“患者不满意的地方,确实是医院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宋杰和服务队的其他志愿者一起把改造卫生间的建议提交给医院的相关部门。很快,医院的卫生间改造工程启动。改造结束之后,宋杰还到崭新的卫生间实地检验,“我们的建议能够落实,病人满意,志愿者们也开心。”

临近春节这段时间,宋杰又开始了一项志愿服务:写春联送福字。这项志愿服务宋杰已经坚持多年。

“我是北京市书法文化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宋杰说,她在工作时喜欢书法,但一直没时间学习,退休后静下心来学习书法,还曾跟随书法志愿服务队下部队、进社区。

“志愿者工作,提升了我生活的内涵。”不过,当志愿者难免也会让家人不理解, “一天到晚的瞎忙啥!”孩子们担心她,更关心她:“您身体也不太好,好好在家休息。”

但宋杰乐在其中。“志愿服务,看似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帮助他人感觉真好。”

李征

穿上蓝马甲,患者爱和我们说真话

“春天说,夏天老了,

夏天说,秋天老了,

秋天说,冬天才老了呢!

冬天老了吗?冬天淡淡地一笑。”

62岁的李征,站在东直门附近一家养老院的活动室中央,深情朗诵起《老有老的骄傲》这首诗。围坐在她旁边的老人认真地听着,有的人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

“我们真的是冬天了吗?”李征的诗朗诵随着伴奏音乐推进着:

“资深的冬天相信:老有老的骄傲!没有了学业的压力,没有了谋生的辛劳,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人生啊,是如此从容、真实、美好!”

朗诵诗歌的李征曾经是和平里医院的一名行政人员。“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退休后,她成为所在辖区活动中心朗诵组的组长。“我学生时代就跟着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正学习。”童子功在老年时代发挥出作用。“朗诵只是小众艺术,但又是一种能反映时代大主题、引发社会共鸣、催人奋进的大众艺术。”这门艺术就应该用到最适合的地方去。李征和她的队友们走进养老院,用朗诵帮助更多的老年人乐观生活。

李征担任文明监督志愿者,与患者交流。

同时,在医院里,李征也是和医杏林老党员先锋队的文明监督队队员。只要有时间,李征就会穿上志愿者的“蓝马甲”,戴上胸牌,走进病房,“请住院的患者给医院提提意见。”在医院里工作了几十年,李征最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找“问题”。“有段时间,医院想征集一下住院患者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我就选择了内分泌科、肾病科等科室的病房。”因为这些科室的患者在饮食上有所限制,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总热量,肾病患者需要低钠低盐饮食……到这里征求患者意见的同时,也是一次健康科普的过程。

医院退休的老同志回到病房来当文明监督志愿者,最大的好处就是患者可以敞开心扉说话。“如果是在职的医生护士来调查,患者会有所顾虑;我们退休了,患者见到我们就能敞开来讲,说得更实在一些。”

患者愿意说,医院也愿意听。这些志愿者征求来的意见,受到医院的重视,“每一条意见都会反馈。”遇上有些患者不满意,李征还主动自觉地协调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今年北京市进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我们志愿者都早早学习了医改文件,做调查的时候也是宣教医改政策的好时机。”

饶余波

老院长重回义诊一线

和医杏林志愿服务队中,还有一位64岁的专家,次次义诊都不落。他就是和平里医院的老院长饶余波。和平里医院组织义诊,饶余波的桌旁总是围着一圈前来咨询的“老朋友”。

大家不知道的是,饶余波不仅是一名志愿者,还是志愿者队伍的倡导者。“上世纪90年代算是和平里医院志愿服务队的启蒙阶段,初现雏形。”饶余波说,当时为了满足居民就近看病的需求,和平里医院在和平里街道组建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每位前来就诊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手不多,医院就为这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医护、设备资源,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医疗、帮扶等活动。

饶余波参加和医杏林老党员先锋队组织的义诊。

“我当年就是志愿者。”过了20年,饶余波退休了。退休之后,这名曾经的院长成了志愿服务队中的普通一员,他和医院的老专家们到乡村、到社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问诊看病等医疗服务,“我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不能浪费。”

在医院志愿者的心目中,饶余波堪称是最励志的志愿者之一。10年前,已经担任院领导的饶余波,正带领和平里医院经历一段“历史跨越”,这家曾经的二级医院准备挂牌“三甲”。要想带领队伍跨越,先要从自己做起。当时已经56岁的饶余波报名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管理研究生班,读研深造。“我当时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头发比年轻人少,皱纹比年轻人多。”

饶余波白天忙着工作,下了班背着包去上课,周六日也不闲着……整整两年时间,在医院和课堂之间来回奔波,“虽然疲惫,但很充实。”2015年,饶余波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归家庭生活的饶余波,想着每天要多照顾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志愿者工作也一点没耽搁。和医杏林老党员先锋队经常组织义诊,他都会参加,“用我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是我的心愿,尽我的所能为病人服务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儿研所年会开到一半主任跑了!一秒换装,妆都没来得及卸完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