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卤鹅搭配南姜,冰室“浪漫”芬芳,潮州本土作家如何描述故乡食物?

2019-12-11 11:32 北京晚报 TF008

陈平原在《如何谈论“故乡”》的长文中说过:“今天的中国,诗意与问题兼有。谈故乡,不能太文艺腔,还得有历史感与现实关怀。否则,会显得很矫情。”又说:“今天谈故乡、聊乡土,说乡愁,切忌把它抒情化,田园化,牧歌化。”

作者 彦晶


 
《私城记》,陈思呈著,林宝生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读潮州作家陈思呈写的故乡回忆散文集《私城记》,就像是品到了一杯粤人心里眼里爱着的、带着温度的清茗,熨帖滚烫却鲜活清爽,它没有陷入田园牧歌化故乡的窠臼,不带文艺腔,呈现了潮州的千姿百态、活色生香。

提起潮州,必联想到吃食。俗语道“食在广东”,而潮州又是粤中有名的美食之所。翻开书前我已迫不及待,垂涎三尺,想看看潮州本土的作家是如何描述当地食物的。

不负期待,作者果然细细地把许多接地气的美食和情境描绘了出来:白地瓜在夏天里蘸着蜜吃,最为相宜;蒸煮的芋头,最相宜的吃法是蘸着鱼露,拌着猪油,这样吃起来有肉类的美感;潮州的牛肉丸子弹牙筋道,最正宗的牛肉丸,掉在地上后还会弹跳若干下;四月半的卤鹅必要搭配南姜,意义犹如花椒之于川菜;而食用潮州非常经典的事物“粿”,则是属于春天才有的仪式感……饼干厂的芬芳是“娇憨”的,冰室的芬芳是“浪漫”的,站在饼干厂前面时,大家还是儿童,坐在冰室里看着雪糕从小窗口里送出来,作者已长成了少女。

“舌尖上的潮州”在《私城记》中终究不是主角,它只不过贯穿在作者细密的叙述中,不喧宾夺主。《私城记》的主角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潮州,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潮州,也是握不住的流沙般的时光。

书中对旧时光和古旧事物的生动追溯,是独属于作者私藏的城市记忆,书名很明显一语双关,是“私城”,亦是“思呈”。通过作家的笔还原,旧时光就像是封存在玻璃水晶球的景色。南门、江边、大地……陈思呈的笔在故乡的地理空间中捕捉色彩、声响和气味,她的文字是俏皮的、诚实的、富有灵性的,仿佛很自然地就将日常事物中潜藏的质感擦亮,旧时光借了她的语气声调,开口述说出它们自己的故事。在这个小城里,有这么些带着耐心且无所谓的态度过日子的人,他们在历史上并不起眼,但却吟唱着人生中真正的诗意。

陈思呈写出了故乡在心理上的意义,故乡在她的笔下,从不是无名目的依恋。她知道老厝大院落的生活比单家独户亲近,但也由此会生出很多摩擦。她诚实地写道:“我不知道我怀念的是什么。是不是怀念人与人之间那些紧密的互相牵绊,那非合作不可的生活,像地心引力一样,把你紧紧地留在这个地方?是不是怀念那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我们尚无能力去战胜那莫名孤独感的时候,它以最简单、机械、紧凑、不得不进行的劳作,让我们停下哭泣、忘记惊慌,从辗转反侧中坐起身来?”这里她写的已经不是故乡了,而是一种许多人仍在经历的生活状态,人究竟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利弊是什么?作者在返乡中一并思索。

故乡在她的笔下也不是对立般的逃离,尽管她曾经想要“抛弃那个旧的自己”,想离自己的过去远一点,“仿佛远离一个事故发生现场”。老家往往隐喻着每个人的缺陷,陈思呈说,“一个人回到什么样的老家,就是回到什么样的缺陷里去”。但她突然发现童年少年生活过的屋子正在消失和倾颓,长辈相继去世,带走了老屋中的大部分。这让陈思呈心中充满了思念,却无以言表。

于是,有三四年的时间,陈思呈一有空就往老家的乡下跑——回的并不是她的老家,而是还保留着她记忆中物件、谚语、习俗、作息、节庆,甚至食物的做法的周边乡村,因为这里的生活节奏更为沉滞,时间在这里迟缓了很多年。她回的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记忆里的生活与传统对作者来说更为重要。这一点,也使得《私城记》不会使用理想化和牧歌化故乡的写作方式。

故乡最终被作者完好地安放在诗意中,与人互为保护。透过文字,阅读者也很容易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一个已远去的童年,通过书写,我们能够重建故乡,也同时重整内心的秩序。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旅居美国的她回到出生长大的北京,用画笔记录着故乡的变化

《朗读者》第二季收官主题“故乡” 贾樟柯余华诉乡情惹观众泪目

记录游子情怀的“回乡见闻”有哪些变化? 不妨挽起裤脚解乡愁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