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游子情怀的“回乡见闻”有哪些变化? 不妨挽起裤脚解乡愁
2017年2月8日讯,春节假期已过,颇具争议的“回乡见闻”话题又引起大家的兴趣——早已适应都市生活的游子们,借助春节假期返乡,对这里的经济发展、人情变迁发表见解,认为这是窥探真实中国的田野调查。但在故乡人眼中,即便他们对归乡的倦鸟充满善意,但对方更合乎“每年只爱我七天”的陌生人身份,这也导致一些回乡见闻中,掺杂着不自知的冒犯和评判。
春节假期已过,“回乡见闻”话题又热了 制图 关印
这是故乡的“问题”还是“游子们”的困境,能减缓城乡疏离感的又是什么?
“回乡见闻”悄然改变
四年前,财经媒体人向小田在微博上发起“回乡见闻”话题,这是一个鼓励网友利用春节假期生成家乡见闻的活动。关注中国乡村、三四线城市发展的有心人们,开始给话题投稿、发照片,网友间形成互动。到了今年,这个话题的累计阅读量已经破亿。从上海到四川,黑龙江到海南,不知名的乡村网友也来参加。
据向小田的观察,在前几年的活动中,很多人提到了乡村农业的凋敝。“因为人口逐渐减少,青壮年外出打工,网友集中反映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生态原始化、社会公共治理缺位等问题,但这些情况在今年反映得比较少。因为农村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值得欣喜的是,一些网友反映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好,甚至可称为“富裕”。
在石家庄行唐,原来的高中校园已建设新址,洋气的教学设施和一线城市比起来不落伍。成都郊区开始公路路网建设,浙江搞起了特色旅游乡村,这些地方的农村,享受到城镇化的红利,土地可以租给工厂收租金,农民盖的小洋楼可以发展旅游业,没有农业的农村成为工业化小镇。而且地方政府有实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建宽带之后,农村也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服务。
但是,在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还很薄弱,一些不健康的恶习和民俗也没有纠正,比如“六合彩”依然盛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成为生活开支的一大负担。一些村领导还跑到市里买房,对农村发展问题不能感同身受。
在交通问题上,大家还是反映回家路堵、车多。另外司机素质跟不上,实线变道、逆行的情况是家常便饭。对交通发展满意的内容,体现在高铁开到了家门口。而在环境问题上,雾霾和工业污染还困扰着一些乡镇,当地药店购买的口罩质量很差,家电城购买的空气净化器是山寨品牌,但价格也不便宜。尽管不少网友都提到,农村也在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保企业,但环境保护仍然是个长期课题。以前大家觉得,在北上广拼出成绩之后,把家乡当成是置业的“后花园”,现在一部分人动摇了这种想法。
房地产是过去几年的热门话题,但今年讨论的人少了。三线以下城市的房地产有价无市,有些地方不卖也不降价。例如“Ww杏子”介绍的,湖北西部某地,烂尾楼盘、被套商铺有很多。安徽西部四线城市,市区房价卖到6千,去年央视的报道称,这里房子的库存,足够消化两年。
从今年“回乡见闻”的讨论情况看,很多人发表的文字仍然主观,但也记录了部分真实感受。一些商业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分门别类的收集素材,已备研究。
“城里人”和家乡人观念的冲突
但在这次话题的讨论中,一些城市网友将城市思想观念和家乡做比的论断,引发了很大争议。这背后还是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了价值评判标准的冲突。
一线城市网友习惯像西方人那样,把天气、体育和影视剧作为谈资,不过在家乡,亲友们最关注的还是最私密的话题:收入、婚姻和生育。这让正值打拼阶段的年轻人恐惧返乡探亲。
另外,城市网友看中求学机遇和工作发展,乡村网友侧重社会关系并追求事业稳定。网友“王定芳”说,他回到老家后发现,自己在北上广从事的工作甚至行业在老家根本不存在。老家没有大企业,更不会有世界五百强,“发小们”都把政府和事业单位看成是最佳雇主。但有网友表示,“在乡村,会重装电脑和设置路由器的人就足以成为‘大神’,城里来的人水平再高,也要符合家乡的发展需要”。
还有,城市网友的医疗和教育保障较好,大家更关注精神层次方面的追求。网友“Candy李”说,老家没有博物馆艺术展,连间像样的茶馆和咖啡厅都没有,她假期只能憋在老宅里。但她和“发小们”分享这种感受时,却遭来白眼,还被问道:“大城市买房买车那么多限制,生活压力那么大。你的孩子是在城里挤破脑袋拼名校好,还是在乡村养尊处优轻松快乐好呢?”被问住的她也是一声叹息,答不好这道选择题。
作家熊培云曾提出“鱼笱效应”的概念。鱼笱是一种竹子做的捕鱼器具,口大颈细,腹大而长,因为颈口上有倒刺,所以鱼只能入而不能出,这种机制就是鱼笱效应。他在书中提到,“农村就像鱼笱,人力、物力单向性流向城市,没有良性的回流”。尽管年轻人都有努力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需要,这也是社会发展动力所在。但引发争议的,是部分网友在“回乡见闻”中,只是片面评判家乡的发展问题,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者很少。
与其乡愁补入投身家乡建设
记者以“描述现象”、“提出问题”、“展开思考”、“提出对策”为递进逻辑,对网友发表的50篇“回乡见闻”进行随机梳理,发现单纯描述现象的博文有31篇,提出问题的有9篇,有一定思考的占6篇,提出建议的仅4篇。
“回乡见闻”话题火爆之余,一些乡村建设者也撰文参与讨论,但他们的意见是:与其哀愁乡村,不如投身建设。在“回乡见闻”话题出现的前两年,多家乡村建设机构就联合发起了公益实践活动“爱故乡”。他们提出很多有见地的乡村问题解决方案,但在大众视野中传播不广泛。
农村建设问题学者马越认为,如果网友采写回乡见闻的初衷是帮助家乡脱贫变好,那就该减少浮于表面的观察,改变“旁观者”的心态。他指出,既然游子返乡的时间非常短,不如先从身边具体且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入手。
“花一点时间,找出问题产生的背景,目前存在的局限,当地人的未来设想和建议”。让一篇见闻更扎实可信之外,运用自己在一线城市积累的人脉经验和知识,参与农村实际的建设,把一些好的做法推荐给政府或乡村发展研究机构,共同推进问题解决,少发出一些“城市留不住,农村回不去”的哀叹。
鲁迅曾在文章《故乡》中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犹如我所感的悲凉”。何况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差距在缩小,乡村也涌现一大批发展创业机遇,城市移民建设乡土已成为一种趋势,游子们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