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遵化沙石峪村:接待过40位国家元首的“当代愚公”村
燕山之中,古长城脚下,唐山市遵化市一个不大的小山村,因缺水少土,遍地石头,起名沙石峪村。
游客在沙石峪葡萄园里采摘葡萄。孙博摄
几十年来,在几代村集体的领导下,沙石峪村在石头缝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平整出了1200亩的梯田,成为“当代愚公”的代表。如今这里有了千亩葡萄园,沙石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有包括40位国家元首的1万多位国际友人在这里参观,村里艰苦奋斗的故事走进了167个国家。
村民李凤忠今年73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的记忆力极强,讲几十年前的故事如数家珍。“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是过去沙石峪村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少人多,村民们每年都靠吃返销粮过活。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带领全村人用大锤砸,用尖镐凿,用双手挖,硬是把满地青石板揭去一层。为了加厚土层多造地,张贵顺发动全村父老从山外运土造地,十几天时间,青石板上一亩田被垫起了二尺半,总计行程1万里,挑土4600多担。
沙石峪村的村头立有一块石碑,写有“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李凤忠介绍,制造一亩良田,村民需要背来1000担的土。从1966年到1971年,沙石峪村共动土石方1760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力1180万人,将原来2.3万块、780亩土地,改造成5020块、1100亩的平整梯田。
沙石峪的村民被称为“当代愚公”,当地村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换来了惊天巨变。1966年4月29日和1967年2月5日,周恩来总理两次陪同外宾来到沙石峪村考察。到1978年,沙石峪村的粮食产量达到40多万公斤,当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0万公斤。
周国军从2004年开始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第四任书记。他说,村民靠山吃山,开山卖石头,开起了橡胶厂、化工厂。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却面临威胁。
上任不久的周国军先是拆除了年产值630万元但污染严重的碳酸钙厂,接着又对其他企业进行了关停、搬迁,彻底消除了污染源。周国军介绍,沙石峪村地处北纬40度,是种植葡萄的黄金纬度,同时山间梯田更适合种植玫瑰香葡萄。村里每年都邀请专家入村进行培训,引导村民生产无公害产品;注册商标,统一用“沙石峪葡萄”品牌包装销售。
十几年来,沙石峪村走特色种植的路子,在山坡上逐渐建起了玫瑰香葡萄园1200亩,年产量360万斤,产值1800万元。
今年,村里建成了3.6公里的西环村路,从此全长6公里的环村公路建成,采摘的游客可以直接把车开到田间地头。周国军说:“保守估计,通过葡萄种植,全村每年人均增收1.5万元。”
几年前,沙石峪村村史馆扩建成了沙石峪陈列馆。陈列馆采用照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当年沙石峪人民修筑梯田、开山造田等劳动场景,展现了沙石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发展成果。村子后山上的友谊林也见证了这些年来外国友人到这里参观的情景。
今年9月,沙石峪陈列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石峪村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整理村内“愚公移山”历史故事,传扬艰苦奋斗精神。
(原标题:沙石峪村:接待过40位国家元首的“当代愚公”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