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原来是“侏罗纪公园”?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完成
今天上午,中美澳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令人称奇的是,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完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承德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一批肉食恐龙足迹
承德避暑山庄发现恐龙足迹虽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2007年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的团队陆续对麻地沟、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成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记录,同时也为承德侏罗纪最晚期的恐龙活动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恐龙的足迹为什么会出现在人文建筑上?原来,这些足迹化石的原产地——麻地沟,产出铺路石板。邢立达团队重点考察了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这些建筑不少都是由当地的石头搭建而成。在1979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庄和八座周围寺庙的修建都采用了这些地区的石板。2001年春天,承德县政府宣布将麻地沟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麻地沟遗留的足迹已经不多,大量的足迹被转移、保存在避暑山庄的地面上。
这次由邢立达领衔的研究,是对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最为有力的官方回应。经过详细的考察,科学家们发现,该区至少保存了恐爪龙类足迹、实雷龙足迹和跷脚龙足迹等类型的恐龙足迹。
恐爪龙类足迹产于麻地沟足迹点,平均长度为8.7厘米,足迹具有两趾印痕(第III趾和第IV趾)和圆形脚跟,这种形态表明了其与恐爪龙类的亲缘关系,被归入伶盗龙足迹。恐爪龙类足迹在世界上的发现较少,目前仅有我国山东的驰龙足迹、四川的伶盗龙足迹、韩国的哈曼驰龙型足迹等。恐爪龙类恐龙包括了伶盗龙类与伤齿龙类,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的、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这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有趣的是,第Ⅱ脚趾在恐龙平时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这些足迹统称恐爪龙类足迹。
实雷龙足迹和跷脚龙足迹,分布在承德各个足迹点,这些三趾足迹至少有140个足迹,其中130个是完整的足迹。
韩国鸟足迹分布于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保存了至少四条连续的三趾行迹。从形态上看,这些鸟类足迹被归为韩国鸟足迹类型。韩国鸟足迹最初发现于韩国咸安郡,是一类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
本次考察发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显然是由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和蜥脚类)组成,其中又以兽脚类、鸟类占绝大多数的。承德地区这些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