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将实现滨河绿道贯通,重点河道通航!
12月5日下午,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大运河北京段将实现滨河绿道贯通,重点河道通航。
分三阶段开展保护传承利用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
经过此前的保护,本市的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但同时,大运河文化带仍然存在形象展示不充分,品牌效应仍待挖掘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规划》分三个阶段,分别安排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时间节点分别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
展望2050年,魅力运河、美丽运河、多彩运河、协同运河全面建成,大运河文化带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千年运河”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标志工程。
滨河绿道贯通,重点河道通航
《规划》要求,应建设全线滨河绿道,并提高大运河沿线区域绿道的连续性。
重点推进南长河、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运河等绿道建设升级,增强绿道的平行连续性、垂直可及性,形成贯通、便捷的大运河绿道系统。
重点河道开展游船通航。提升南长河旅游品质,确保通惠河部分河段、潮白河部分河段、北运河通州段实现游船通航,以游船线路串联展示大运河文化生态价值。
形成文化、生态、提升三类区域
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将形成运河文化展示区、运河生态景观区和疏解整治提升区。
在运河文化展示区,重点打造白浮泉水源文化、颐和园古都文化、万寿寺古都文化、什刹海—玉河京味文化、通惠河沿线创意文化、通州古城漕运文化、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7个展示区。展示区内整体保护恢复遗址遗迹,推动被占用、闲置的遗产向社会公众开放,增加标志性文化节点。
在运河生态景观区,构建一批运河水系、城市森林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重点围绕南长河公园、大通公园-庆丰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区域,形成较大尺度的运河生态景观标志区。
在疏解整治提升区,要落实减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颐和园、鼓楼西大街、南锣鼓巷、管庄4个片区,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促进重点文物周边疏解,整治周边环境,改善整体风貌,妥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区域的真实性、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