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大雪节气的橘极甜极鲜,品南橘北枳,勿忘这几个故事

2019-12-05 11:33 北京晚报 TF008

大雪无痕,橘香千年。

作者 管弦


(宋)赵令穰《橙黄橘绿图》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节气的到来,表示天气将越来越冷,降雪的可能性增大,且因昼夜温差大,人体更需补充水分、维生素、蛋白质和易于消化的食物。此时大量上市的橘,最甜最鲜,是最适宜的美食。

当天空飘雪,那橘的深情、高贵、坚守,便和着纷飞的雪花,构成天地间一幅纯美图画。

奉橘遗亲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橘,在日渐寒冷的大雪时节,透出一番温暖的光景。

喜欢看橘树沉甸甸的模样儿,喜欢把圆圆的黄黄红红的橘子,捧在手心里,将橘皮轻剥开来,把连着橘皮里面脉络的橘肉,一瓣一瓣地吃。

品橘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些人,记起一些事。

陆绩(公元188年-219年)会出现在念想中。他是东汉末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庐江太守陆康之子,作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陆绩与橘的渊源,从6岁那年就开始了。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说,陆绩的父亲陆康与袁术很熟。一次,6岁的陆绩到袁术家做客,袁家以橘子等果品相待。其间陆绩趁主人不注意,悄悄拿了两个橘子藏在怀里,打算带回家给母亲尝尝。告辞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致谢,不小心使藏于怀里的橘子滑落到地。袁术便向陆绩问缘由,陆绩羞愧不已,当即跪下据实以答:“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wèi)母。”袁术听后深为感动。由此,“怀橘遗亲”成为古人思亲、孝亲之典故,并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真乃“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橘,遗母事堪奇。”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学者郭居敬(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编撰的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所载孝子所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故事也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孝”作文章。在今天看来,书中故事可圈可点。有的过于夸张,如“卧冰求鲤”,为了给病中的继母弄条鲤鱼,冰天雪地里竟然脱了衣服躺到冰面上用体温去化冰,不是愚蠢又是什么?有的纯属“糟粕”,如“埋儿奉母”,为了让母亲多一口吃的,竟然以“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为由,连三岁的亲生儿子都要埋掉,更是愚孝至极,而且有失人性。若不是挖坑时捡了块金子,从此过上“幸福日子”,那果真就埋了儿子了,也不知活着的母亲面对“多出来的一口”能吃得下去不?

“怀橘遗亲”应该是“二十四孝”中最靠谱的故事之一。橘子口味酸甜、营养价值高,6岁的陆绩在外看到橘子,就想着带给母亲吃,确实孝心可嘉,也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本性。怪不得举孝廉出身的袁术“大奇之”。

陆绩虽然出名很早,却是三国人物中很冷门的一个,在《三国演义》中仅出现于“舌战群儒”一幕,还相当于半个丑角。他是主张归降的东吴文臣中的一员,和周瑜、鲁肃等抵抗派针锋相对。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陆绩贬低刘备,称其“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诸葛亮便拿出他“怀橘”之事来还击,意指其“窃橘”,洋洋洒洒说了一大段之后,还不忘来一句:“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把陆绩呛得一时语塞。

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而作的艺术处理。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6岁的陆绩是为了孝母而“怀橘”,还是为了多吃而“窃橘”,通过他长大后的为人和为官,自有公论。

橘子,也从那时起,伴随陆绩一生。

橘枳之辩

原产于中国南方的橘,早在陆绩出生前700多年的春秋晚期,就笑靥如花地开始了自己的故事:“南橘北枳”。

晏子,是故事的主角。

作为春秋后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晏子原名晏婴,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相传晏子身材不高,貌不出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了“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设局,一再嘲弄他。进城门时,楚人嫌他矮小,只为他开边上的小门,晏子不肯进,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迎他的人只好开大门,让他进来。见到楚王后,楚王说:“齐国没人了吗?怎么让你担任使者?”晏子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楚王请晏子喝酒,两个小吏按先前设计的“剧本”故意绑了一个人进来。楚王问:“被缚者何人?”吏说:“齐人,因为偷盗。”楚王对晏子说:“齐人都擅长偷盗吗?”晏子即说了那段著名的话:“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连输了三个回合,楚王只好笑着圆场:“看来圣人不能随便开玩笑,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此后将晏子尊为上宾。

枳和橘同属芸香科植物,但两者的叶、花、果都有区别。枳的果实酸苦而涩,不能食用,却跟橘一样,性温而能作药用,枳的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止咳等功效和橘的疏肝理气、补血健脾、和胃生津、润肺清肠、除燥利湿等功效也有些类似。枳和橘都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枳较耐寒,橘不耐寒。枳在中国北到山东、陕西、甘肃,南到湖南、湖北、江西甚至广东、广西的大多数省区都有分布,可谓淮南淮北都有枳,不存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亡”“枳生淮北为枳,生淮南亦为枳”。典故“南橘北枳”,只能反映晏子的足智多谋和滔滔辩才,以及一点儿狗屎运。倘若楚王知道枳的分布,知道“枳生淮南还是为枳”,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来应对:“齐人至楚,尤枳至淮南,贼性难改,与水土何干?”

晏子之后200多年,橘被楚国士大夫屈原以一首《橘颂》再次拉进历史目光中,“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其时,屈原遭谗被疏、赋闲在郢都,面对逸美动人的橘,想到晏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感慨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高洁本性,挥笔成诗,也开创了中国咏物诗的先河。

屈原当过左徒、三闾大夫,曾极力推行改革,由于触犯了既得利益者,故而在大多数时间里,不是被流放,就是走在被流放的路上。而他那枚想为国效力的拳拳之心又从未改变,一直盼望着能被楚王召回,以至于公元前278年,当他听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顿觉万念俱灰,投汨罗江自尽,以身践行了“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理念。伯夷是商末孤竹国人,商亡后不肯食周粟,最终跟弟弟叔齐一道,饿死在首阳山上。

和陆绩一样,屈原也得了橘的成全。

(宋)马麟《橘绿图》

橘井廉石

陆绩,除了是一个“怀橘”的孝子,还是一个知名的清官。他的事迹,至今仍是为官清廉的好教材。

因为陆孙两家的恩怨,孙策死后,孙权对秉性刚直的陆绩颇为忌惮,屡屡打压。公元209年,他将陆绩派去偏远的郁林郡(今广西贵港市)为太守。当时,郁林是蛮荒之地,气候酷热,环境恶劣,疫痢流行,条件艰苦。陆绩上任后,走遍山山水水,了解民情,体察民生。他发动民众在南江村建筑郡城,并在南江上黄屯凿井,以改善饮水质量和生活条件,减少疫病传播。陆绩在郁林8年,不但爱惜民力,轻徭薄赋,让州郡得治,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在此期间,陆绩的幼女出生,他特地为她取名郁生,以表达对这片驻地的热爱。

公元217年,陆绩卸任时,准备从海路返回故乡吴郡,与别的太守离任时满载而归不同,他除了随身带了几箱书和简单的行李之外,再无他物。船夫见货物太轻,吃水太浅,担心安全不肯开船。于是陆绩上岸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还是吃水太浅。而陆绩所带银两无多,情急之中见到岸上有一巨石,打听到是无主之石后,便请人搬上船压舱,方得以顺利地从广西沿着海岸线,一路航行到吴郡华亭。此事令陆绩千古流芳。后人作诗赞曰:“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那块压舱巨石,现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中,成为为官公正廉洁的象征。那是一块极为普通的花岗岩石,高约两米五,厚约六十余厘米,宽将近两米。陆绩回到家乡后,舍不得丢弃,将它安置在老宅院中,和他以前栽种的橘在一起。

想来,那么大那么重的一块石,得多少人合力才能搬上船呀?而以如泰山一般厚重的石,来喻两袖清风,更是意义非凡。千余年后(1496年),明代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命人将这块石从陆绩旧宅移至城中察院场新建的亭中,令人刻上“廉石”两字,并着以红色。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苏州知府陈鹏年将石移入苏州文庙之内。

陆绩取石之地,被称为“廉石大埲”,今存遗迹。陆绩和橘,也始终没有分离。陆绩在郁林南江村留下的井,被称为“陆公井”,五代时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在井边栽橘一株,陆公井又被称为橘井、怀橘井,此地地名也被定为怀橘坊。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知县的东莞人蒋航将这一地带定名为“橘井名区”,牌楼至今尚存。

橘,一直陪伴和见证着井、石,成为一种情操,妥帖安然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大雪时节。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北京积分落户细则详解 除了“498”还需了解哪些准备工作?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