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拒绝了法院的调查要求,依据是宪法第四十条
宪法,离我们远不远?
远!几乎没听过用宪法解决纠纷。
宪法,离我们远不远?
“不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焦洪昌这样说,宪法就像空气、阳光,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们的母法,她就像一位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通过各种具体的法律保护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焦洪昌形象地比喻道。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日,让我们了解一下身边的宪法。
身份:强大的中国护照
看过电影《战狼2》的观众,都称赞电影最后一幕“燃爆”——中国护照背面上写着: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当然,这行文字属于电影艺术加工,但它也明确传达了一种理念:中国公民,永远享受着祖国的保护。
现实中,这种事例更是比比可见。
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战争一触即发。为保护在外侨胞,中国调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动用了4架军机,租用20余艘次外籍邮轮,把3586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接回了家。
2015年年初,也门内战爆发。当时,美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关闭使馆,要求本国公民自行撤离也门。但中国,选择派出中国海军护卫舰,动用武装力量,把中国公民从炮火纷飞的也门,安全接回家。一句“中国人到这边来”,一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让许多中国公民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也门撤侨刚过去,同年4月,尼泊尔又发生了特大地震。一时间,数千名中国公民被困在了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国际机场。这一次,中国又是第一时间调派数十架飞机,把滞留在机场的中国公民安全带回了家。
2016年,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距离震中较近的海滨小镇凯伊库瞬间成为“孤城”,来自世界各国1000多名游客被困,其中就有125名中国游客。得到消息后,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启动了撤离计划,租下了所有可用的直升机,把中国游客一个一个安全撤离,安置到了其他安全城市。那一天,新西兰满天都是中国救援的飞机。手持中国护照的中国游客,在全世界人民羡慕和无奈的眼神下,第一时间离开了险境。
“中国护照,包括身份证、户口本,这些能证明中国人身份的证件,都是宪法赋予每一位中国公民的。”焦洪昌说,正是宪法在根本上解决了大家“我是谁”的问题,只要是中国公民,就享受中国宪法提供的一切权利和祖国的保护。我国宪法对此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就业:河南人求职被拒起诉获胜
近日,河南姑娘小闫向浙江一家公司投递简历,应聘法务、董事长助理两个岗位。该公司查看简历后,向小闫发出两份不适合此岗位的通知,不适合原因竟为:河南人。感觉受到了歧视,小闫向法院提起诉讼。
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指出,平等就业权涉及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意志自由,属于一般人格权。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侵害,不仅会使劳动者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公平参与社会资源分配,难以通过提供劳动获取基本生活来源,更会阻碍劳动者的人格发展,使劳动者在就业活动中受到排斥、归于异类,会感到自己的人格、自尊被无端地伤害,产生一种严重的受侮辱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劳动者精神造成损害。
法院认定,本案中,浙江某公司以地域事由要素对小闫的求职请求进行区别对待,区分标准不具有合理性,构成法定禁止事由,被告公司构成地域歧视,侵害原告平等就业权,判决该公司口头道歉、在国家级媒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小闫损失1万元。
虽然本案中,小闫起诉依据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但正如焦洪昌所述,宪法是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其中包括平等权,社会经济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的对待。而社会经济权中有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从事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所以,就业歧视是一种违法行为,它违背了宪法的原则,是一种无视就业平等权和阻碍他人获得劳动报酬权的行为。
焦洪昌介绍,政法大学曾做过一项调研,目前就业领域存在地域、性别、年龄、健康等12种常见歧视。这种歧视给某些群体带来很大伤害,社会上应杜绝这种现象,让公民获得更健全的法律保障。
妇女儿童:“自己人”想打就打?不行!
虐童、家暴事件,屡见报道,令人痛心不已。施暴人总有这么一种想法: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老婆,想打就打。
殊不知,宪法特别对家庭中的“弱势群体”提出了保护要求: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近日,“家暴”知名博主“宇芽”的前男友被警方行政拘留,再一次提醒女性,认清家暴的危害,勇敢挣脱暴力的漩涡。
而虐待孩子,更是法律所不能容忍!
海淀法院审理过这样一起案件:小蕾(化名)从小失去父母,被养母收养。养母从小蕾年幼时就对她进行长期与经常性的殴打、辱骂,强迫她彻夜捡拾废品,导致小蕾睡眠不足,影响休息和学习。更严重的是,因为养母没有尽到监护义务,导致小蕾遭受他人的犯罪侵害。2016年6月,小蕾在又一次遭受家庭暴力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后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的协调努力下,小蕾得到救助,脱离养母的魔爪,对小蕾实施犯罪侵害的罪犯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法院审理认为,小蕾的养母长期对其实施家庭暴力,且因为监护不力,导致小蕾遭受他人的侵害,确属依法应当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情形。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小蕾养母的监护人资格,由民政部门担任其监护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人尽皆知的一句话。”海淀法院法官陈昶屹说,这句话只是体现了“平均正义”,现实中的人千差万别,特别是老人、妇女、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无论在经济、体力等方面可能都处于实际弱势,如果法律不特别规定加以保护,则难以实现实质正义。这也是为什么在宪法之下,延伸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特别法对相关群体加以保护。如此规定,才能切实平等地保障每一个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个人信息安全:“手机号”也受宪法保护
法院调查碰壁,对方理由竟然是法院行为“不符合宪法规定”?
这是陈昶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他审理的一起平面模特告他人侵犯名誉权案件中,该模特发现被告方用多个手机号注册微博账号,对自己进行谩骂、侮辱、诽谤。为了查清被告身份,法院依法开展了调查。微博运营商只能提供被告的网上注册信息,但这个人实际是谁,运营商也不掌握。法院只能向移动、联通、电信调取该手机号实际所有人信息。
然而,几大运营商都拒绝了法院的调查要求。它们依据的是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可见,国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高度重视的,即便是法院这种机构,也不能随意调取他人信息。”陈昶屹说,虽然当下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日益严重,但这不代表法律不重视,而是目前的保护机制、手段还没有让公众满意。因此,应该在立法、打击犯罪方面加大对公民信息的保护,让大家能充分感受到通信自由和通信的私密性。
学习宪法:觉醒每一个人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焦洪昌指出,从个人角度出发,宪法明确了个人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说,公民权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学好宪法,才能更好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运行机制、政府权力。学好宪法,才能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真正激发公民责任意识,觉醒每一个人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陈昶屹表示,“中国之治,离不开宪法,全民宪法意识普遍提升后,会更好地走向善治。”
因此,宪法意识应该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自觉维护护宪法尊严,彰显宪法权威,让宪法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