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首次公开,教育领域家底最厚
今天上午,北京市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书面),以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政府委托作报告。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首次公开。
“家底儿”究竟有多厚?
今年本市国有资产的“家底儿”究竟有多厚?综合报告显示,2018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3591.0亿元,负债总额48948.4亿元,所有者权益24642.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7071.0亿元。资产负债率66.5%。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总额10178.1亿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两大类。这是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首次以专项报告的形式亮出“家底”。
吴素芳介绍,近年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呈现资产总量稳步上升、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的特点。2018年资产总额较2016年增加469.6亿元,3年间资产负债率下降3.2个百分点。同时,资产主要分布于公安、消防等领域及社会服务领域,技术类无形资产增长显著。截至2018年末,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专利138个(项),同比增长36.6%。
教育单位占
市级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近30%
值得一提的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文化行业事业资产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末,市级教育事业单位资产总额858.0亿元,同比增长2.7%,占市级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的29.4%。其中,市属25所高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存量137.2万台/件,价值205.1亿元;2018年新增土地、房屋及构筑物9.3亿元,促进了教育条件改善和质量提升。
此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29.8亿元,同比增长16.0%,占市级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的1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02.7亿元,同比增长9.4%,占市级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的6.9%。
建立全覆盖的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吴素芳介绍,2006年以来,本市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市范围的资产清查,逐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实现了资产处置审批的全程在线办理,显著提升了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资产管理效率。截至2018年末,市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包含830余万件(套)的资产卡片信息,系统数据已纳入与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服务系统对接范围。
为把好资产“入口”关,本市出台《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和最低使用年限标准》,从数量、价格和最低使用年限三个维度增强约束。自2014年起,在年度预算编制前,要求各单位根据配置标准及资产存量,填报资产购置计划,作为编制和审核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的依据。
同时,为推进资产集约高效使用,依次通过“调、租、购、建”解决资产临时需求,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结合市级机关搬迁副中心和机构改革,搭建多层次利旧机制,累计调剂再利用腾退资产近12000批/件,价值9.8亿元。
市属科研院所
首例科技成果实现公开挂牌拍卖
吴素芳介绍,自2007年起,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进场交易,以财政部门认定的评估价格作为底价挂牌转让,最大限度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截至2018年末,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车辆2.3万辆,收益1.9亿元;处置办公家具、设备等资产3500多批次,收益0.4亿元,公开处置收益均直接上缴国库。
同时,制定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制度,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方式,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定价机制,市属科研院所首例科技成果实现公开挂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