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不得直接安装灯具,安全和经济利益谁重要?这笔账再明白不过
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1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
作为不折不扣的绿色产业,在旅游业强势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文物建筑被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亮化工程”。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耀眼夺目的镭射灯,星星点点的轮廓灯,让文物建筑穿透漆黑的夜幕,犹如从古代走来,散发独有的风采。当月光与灯光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在此重逢,美不胜收的夜游中,难免激发游客别样的感怀。
令人担忧的是,璀璨的灯光,遮蔽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即便在设计安装时已经把安全放在首位,依然挡不住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共接报文物火灾事故150多起,由于电线老化短路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相当一部分。2014年,因取暖器使用不当,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近百亩;2015年,因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云南大理州拱辰楼突发火灾,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迹全被烧毁。近年来,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日本首里城等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发生火灾事故,也多与用电安全相关。
没有倒于雷电兵燹,却倒在了并不起眼的电火花下,一座座文物古建被焚毁,一次次敲响保护文物建筑的警钟。中国留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防火是头等大事。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曾说过,自紫禁城建成以来,火灾始终是其面临的最大威胁。的确不能因电气引发火灾就因噎废食,断然将古建筑与电完全隔离,但穿越历史时光、经历风吹雨打、扛住战乱破坏依然屹立至今的古建筑,该在多大程度上拥抱包括电气在内的现代技术,却是不得不正视的迫切问题。
我们希望古建筑能焕发生机,成为网红打卡地而为更多人所知,进一步实现自我造血式的保护,但如果与安全发生冲突,宁肯不要古建筑被灯光点缀后的“火”,也要勇于放弃短期经济利益,因为我们怕那种最不愿看到的火,更承受不起火灾造成的“永远不再”的伤害。
这笔账再明白不过。相信文物古建工作人员都能尽到用电防火的责任,但对“亮化工程”包含的隐患往往熟视无睹,在文物古建上直接安装灯具,未尝没有侥幸心理,所以与其绝对相信那包在电线外面的绝缘层,不如事先让火灾隐患远一些。此次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叫停文物建筑简单粗暴搞“亮化工程”,目的正在于此,此举肯定比亮化后多放几个灭火器更为保险。
其实,文物古建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并且不止于外观的美。文物古建可以亮起来,但不能直接亮。从这个意义上说,禁止安装随身灯具,就是在给古建筑装上安全灯,永远是最需要的那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