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北京军休干部回乡治“乱”,村民抢着进步,村里出了零彩礼媳妇

2019-11-18 14:26 北京晚报 TF010

7月24日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10月25日的“北京十大军休榜样”,10月30日的“中国好人榜”……

北京恩翠军休所退休军官石炳启都榜上有名。他是北京的军休干部,因为村民们的心愿,他放弃了北京的优越生活,回到村里当上了党支部书记。仅用半年多时间,河北省河间市大庄村,就从原先的“后进村”一跃成为了先进标杆。“退役不褪志,余热献故里”,他的事迹被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编进了唱词。

■临危受命 “八叔”回乡当支书

石炳启是河间市大庄村人,20岁时,他去重庆参军,两年后转到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通信部工作了30多年,一直晋升到副师职,大校军衔。

村里出了个大校军官,这是全村人的骄傲。从此,谁家要从北京带东西、谁家孩子到北京找工作、谁家有人来北京看病……石炳启忙前跑后,义不容辞。所以即使已经在北京定居,他跟老家的关系也从没断过,乡里乡亲之间的那些事,大到村里换届选举,小到哪家的叔叔和侄子闹了矛盾,他都一清二楚。因为排行老八,辈分又大,村里人都称呼他八叔、八爷、八师长。

石炳启刚退休的那几年,大庄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内矛盾纷争迭起,村容村貌脏乱差,被市里列为了后进村。2017年,村“两委”成员被乡里责令辞职,推荐上来的党支书经考察后又发现不合适。于是组织再次征求大伙儿的意见,村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推举了石炳启。大家觉得他为人正直,廉洁奉公,了解村里情况,更重要的是,他是副师职大校军官,在村里有足够的威望,办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用老百姓的话说,叫“能扛得住事,压得住人”。村里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沉疴旧疾需要铁腕治理,石炳启是村民们觉得最有希望带领大家改变现状的人。

石炳启的户籍、组织关系、行政关系都不在村里,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早已不是村里人,让一个“外地人”来村里当书记,这事还真新鲜。乡党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石炳启联系,没想到石炳启一口答应——从军多年,军人的使命感让他觉得这是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

“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又涉及多方利益,要是干不好,准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咱是图个啥?”面对家人的反对,石炳启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妻女。

2018年2月13日,石炳启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从部队转回了老家,被任命为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妻子也跟着他一起回到了村里。

■铁腕治“乱” 连下12道红头文件

上任后的第一步是治乱。石炳启知道,村里各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规则的约束。他拟定了《大庄村民十要十不准》、《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大庄村闲散土地回收村集体规定》、《大庄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12份红头文件。村里发红头文件,这在整个河间也是破天荒的事。通过喇叭广播、公示栏公示、村民交流群、村民政治教育课、党课、全村大会等平台广泛宣传,做到家家户户人人皆知。

“人家在县城有房,能在咱村待多久?”村民们议论纷纷,不相信一个北京的大校军官能在村里扎根。为了让村民们放心,石炳启低价卖掉了县城的房子,向村民们表明了自己留在村里的决心。村民们彻底信服了,开始自觉执行他制定的这些“文件”。

第二件事,就是治理环境。进村的小路泥泞不堪,到处堆放的垃圾散发着臭味,私搭乱建的房子横七竖八……

“没办法,村民的收入来源就是种菜和种树,种植会产生大量的菜帮子、树叶子,而村里没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地方,所以村民就只能见缝插针,池塘里、家门口、马路边,哪儿有空地就往哪儿堆。”石炳启想要治理村里的环境,建设集中的垃圾处理点,还要兴建花坛、球场……想法很好,但前提是要有地方。本来村里有闲散土地可供建设,但多年来各家各户习惯了将房前屋后的土地都算成自己的,有的已经被哥儿几个分了很多年,现在需要无偿收归集体,难度可想而知。村里一位老人说:“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干部有过这想法,更没有人能干,也不敢干。”石炳启冒着得罪全村人的决心,态度坚决地要收回这些闲散土地。

果然,这项工作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有提着刀到石炳启家门口要跟他“玩儿命”的,有叫嚣着“要想拆,除非从我身上轧过去”的,石炳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回应闹事者“来这儿干支书,我就没想活着回去!”

有一户人家是出了名的不好惹,占用了门前的公共用地种南瓜,村民议事会要收回这块土地。这家人不同意铲除瓜秧,一个劲儿地质问“不是还有4家也种了瓜吗?凭什么要铲我家的?”石炳启回答:“因为你们家有干部,你们是干部家属,就要带头!”说罢,带人拔除了瓜秧。村民急红了眼,叫喊“你等着!”第二天,村里就来了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围着村开始转圈,石炳启知道,他们是在找自己的把柄,只要发现一根瓜秧,就有理由说他处事不公。结果,几个人什么都没找到,他们心服口服,还专门来给石炳启赔礼道歉。

终于,这块硬骨头被啃了下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庄村就完成全部预定目标,收回闲散土地40余亩。村里不仅有了垃圾处理点,还建起了花坛、篮球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

■一呼百应 村民心服气顺抢着进步

村内街道整洁畅通以后,村民们心服了、气顺了,石炳启着手解决村内积水问题。排水道需要修100多米,最深处达3米,工程造价13万元,村里没有钱怎么办?石炳启说:“钱我出,活咱自己干!”结果一呼百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后算算账,只花了58600元。困扰村庄多年的“老大难”彻底解决了。

在清理树木绿化过程中,有位干部为尽快完成分包任务,在价格没有彻底谈妥的情况下,催促工人采伐,造成村民财产受损,石炳启知道后自己掏钱给村民补了差价,同时鼓励这名干部不要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大胆干。

上个月,两家村民闹矛盾,一家砸坏了另一家的电动车,受损的那家要求赔偿800元,但砸坏东西的是个生活困难的老太太,让她赔钱,她心里很不平衡。后来,石炳启两头瞒着,自己掏了800元钱赔偿了受损的一家,并告诉他们,钱是老太太给的,对老太太那边,他说的则是“人家说了,不用你赔。”

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也影响了村里的人。收取2018年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后,一位村民急急火火地跑来问:“前几天收保险费,有没有收到一张假币?”这才让几天前“村民误交假币,村干部发现后没有声张自己垫付”的事浮出水面。

村里还成立了老年监管队、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村军人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村文体总队,调整了村红白理事会、村共青团组织。各类群体各司其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有134台天然气挂炉和灶台要装运回村、分发到户,消息发到青年先锋队工作群25分钟,人就集结到位,不到1个小时就把事情干完了。村里需要栽种花树,大喇叭广播后,先锋队青年免费捐赠了上百棵苗木。

■移风易俗 村里出了零彩礼的姑娘媳妇

因为严抓移风易俗,大庄村先后出现了零彩礼的姑娘、媳妇,年轻人结婚,都请石炳启去当证婚人。大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在思想建设方面,石炳启每半月给党员群众讲一次党课。他讲课别开生面,以事说理,诙谐幽默,生动鲜活,不仅本村党员群众爱听,周边村的老百姓听说石书记讲课,也常常会过来听课。来了这一年多,石炳启给河间市21个乡镇615个村两委班子讲过课,还给相邻县市、军分区武装部、厂矿企业讲课。

因为工作做得好,石炳启还被乡里任命为周边5个村的党总支书记,还同时担任了南李子口村的第一书记。

现在的石炳启,俨然一副农民打扮,每天开着一辆农用三马车在村里转悠,发现哪儿有问题,马上着手解决;他又重新背起少时的粪筐,跟村民们一起清理卫生;村民们也总是邀他串门,一起盘腿坐在炕头,唠唠家长里短,说说邻里闲事。

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从一名“师长”变成了“村支书”,石炳启这一看似并不华丽的转身,却让他自己格外满足。他将秉持着“让美丽的瀛洲大地更加富饶,让安居乐业的子牙河畔人民更上一层楼”的信念继续奋斗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代丽丽 文并摄

编辑:tf10

分享到

军休干部退休不“褪色”,79岁依然坚守北京西河沿大院儿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