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家委会成很多学校的“标配”,他们在忙什么,是否真的发挥作用?

2019-11-04 13:41 北京晚报 TF008

如今,家委会已经成了很多学校的“标配”,但家委会都在忙什么?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中小学和幼儿园大多都有家委会,但其“工作”却各不相同,有的成了“打杂会”,从采购学习用品到帮老师写总结,几乎没有不干的;还有的则变成了“联谊会”,成了家长们拉关系的“朋友圈”。对此,业内专家提醒,家委会最重要的是肩负着“桥梁”和监督职责。

制图 王金辉

    打杂型家委会

    收饭费写总结 包揽班级所有杂事

上周四晚7时左右,朝阳区一所小学四年级3班教室门口,华女士和其他3位家委会成员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教室,关灯前,几位妈妈又最后看了一眼教室墙上刚刚布置完的“学生园地”。走出教学楼时,外面已经彻底黑了下来,跟值班的保安打了声招呼,几位家长走出大门分头快步朝自家方向走去……

一个星期以来,为了筹备班上的“学生园地”,这已经是华女士和几位家长第三次在学校“加班”了。华女士告诉记者,这学期开学之初,班级换了新教室和新班主任,教室后面的墙壁虽然是面白墙,但上一个班级留下了很多钉子和脏痕。新班主任找到家委会会长华女士,说学校将要开展班级环境建设评比,希望家委会帮忙改善一下教室后墙的面貌。

老师一声招呼,家委会赶紧行动。华女士点开自己组建的家委会微信群,把老师的需求写进群里并@了每个人收集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网上购买一种有磁性的白板贴在墙上,板子没有味道,学生可以用彩笔在上面创作“学生园地”,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只有5元钱。

自从有了女儿,华女士就再没出去工作。孩子上小学后,学习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为了能得到老师更多关注,华女士自告奋勇当了家委会会长,帮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开学之初,老师要求学生人手一套课外练习册,华女士和家委会成员就赶紧去联络附近书店为全班采购,买回后统一运到班里交给老师;学校组织运动会,华女士就挎上家里的单反相机,到操场上给孩子们照相;每个月初要交饭费了,华女士和家委会又在微信里代收再去学校统一缴纳;到了期末,老师格外忙碌,华女士甚至还会帮助老师写工作总结。

    公关型家委会

    对接资源组织活动 甚至自掏腰包

杨女士的孩子在东城区一所小学读三年级,因为从事的工作与媒体相关,班主任看准了她广泛的人脉关系,直接任命她为班级家委会副会长。在杨女士上任的第一天,班主任就直白地希望她能多帮班级对接活动资源,因为学校有要求,每个学期至少要带孩子们外出参加一至两次社会实践活动。

杨女士平时很忙,但为了孩子,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干。有一次,学校要求班级开展志愿服务相关主题社会活动,班主任把通知直接转给了杨女士。杨女士赶紧四处联络,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养老机构上,让孩子们当一次“志愿者”,陪养老院的老人们聊聊天,再表演几个小节目。

设想很简单,但执行起来一点儿都不容易。首先就是养老院的选择,考虑到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养老院的位置不能离学校太远。杨女士在地图上找到周边的几家养老院挨个咨询,最终有一家机构答应配合。其次是小节目的选择和彩排,杨女士特意找到班级的音乐老师,了解孩子们的才艺,确定节目单,写好主持词。

为了让活动能圆满举行,杨女士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活动正式开始前一天,她自己先去了一趟,跟对方工作人员商量活动细节,又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把路线图、细节、注意事项等做了一份备注发进班级群,供老师和家长参考。“说真的,可能我自己的工作都没那么认真,就是想着尽可能完美,别让老师挑出什么毛病。我做得好点儿,老师对孩子也会好点儿。”

活动当天,杨女士第一个到场,安排家委会其他成员帮忙签到、布置会场、组织孩子等。活动开始后,杨女士又立刻变身摄影师,拿着相机满场飞,为孩子和老师拍下活动照片,发到班级群里,看到老师和家长们回复的“赞”,杨女士这才觉得自己没有白辛苦。这还不算完,第二天,老师又派了个新任务:写一份图文并茂的活动总结。

粗略算下来,杨女士已经连任了两年的家委会副会长,为班里组织了不下10场社会活动,有的是“刷脸”请朋友到学校来讲课,有的是找场地把孩子们拉出去体验,有的时候为了迎合老师派下的主题活动,还得自掏腰包花课时费邀请老师。“没办法,老师总说,学校没有经费,毕竟自己的孩子也参加了活动,就当为孩子花钱吧。”杨女士无奈地说。

 

    ■声音

    家长

感觉有时自己“被代表”

陈先生孩子所在班的家委会特别认真负责,经常为班级服务,但陈先生觉得有时候家委会几个人一商量,事情就决定了,尤其与收费有关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其他家长的意见,这难免让陈先生等家长感觉自己“被代表”:“我们理解家委会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收费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商量商量比较好。”

    老师

    及时沟通相互配合

已经从事20多年教育的张洁老师认为,老师和家长就像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少了谁,都会有不足。从教学的角度,家委会不仅是协助老师工作的帮手,更是可靠的监督者,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相互配合,互相弥补不足。

    专家

    勿忘沟通和监督职责

“教育孩子简单依靠学校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只有学校与家庭双方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家委会有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的基本职责。学校开展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的时候,家委会适当开展协助工作可以理解,但家委会不要忘记自己还肩负着“桥梁”的职责,尤其是在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时,一定要及时沟通,积极发声,让家庭和学校产生合力,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真正成长。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多数家委会还停留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方面,“桥梁”和监督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孙云晓强调,家委会还应当是一个为家庭教育服务的组织。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偏差,家长更注重的是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总是带着孩子围着功课转。然而,家庭教育的本质应当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现在很多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问题,而是生活教育出现了问题。因此,家委会更应当发挥导向作用,围绕生活教育领域,引导其他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分享到

家长委员会“竞选”简历引热议 “委员”本质是服务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