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宇航大会将中国拒之门外?中国人上太空,不用美国签证!

2019-10-23 16:35 长安观察 TF008

“在这个会议上,我想念一个重要的航天局。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

日前,在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当天的第一场全会活动上,1000多名现场听众通过手机投票将这一提问置顶了。出现这个场面的原因是,大会的官方议程上预定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没有出现。

在现场观众“集体施压”下,即将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的帕斯卡莱·埃伦弗罗因德将其归因于“时间冲突”,但并未进一步解释。而据会场的一些人士透露,真实原因是中国代表团的赴美签证受阻。

虽然尚没有官方就此的回应,但对于签证问题的质疑决非空穴来风。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方面对中国的学者、学生、企业界人士和科技人员等赴美普遍采取了拒签、拖延签证申请、吊销赴美长期签证、盘查骚扰等措施,仅去年一年,就有30名中国学者遭遇“签证封锁”。

为什么不让中国参加美国“登月门户”建设?美国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会场大屏幕上刷新着听众关心的问题。

对此,出席大会开幕式的美国副总统彭斯直言不讳:要推动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航天合作,而美国要与“志同道合的热爱自由的”国家合作。很显然,在美国人的价值判断里,中国并不在其列。

这一表态也毫不意外地遭到了与会代表的齐声批评,“我不会因为别人和我想法不一样就停止合作,恰恰相反,这正是要合作的理由”“希望与中国开展探月合作”……

只不过,这样的愿望在这届大会上是难以达成了。探讨航天国际合作的宇航大会,却单单把中国这样一个航天领域的领军者拒之门外,其权威性和含金量自然也大打折扣。

在新中国的航天奋斗史上,被拒的境遇实在太多了。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就曾直言:“做火箭、做卫星、做‘嫦娥’,别人一个元器件都不卖给你,就是要封锁你,或者说就是要扼杀你。我们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中国人只有直起腰杆、挺起胸膛,自己去克服这些难处。”

犹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但NASA根据《瓦森纳协议》和“沃尔夫条款”断然禁止了与中国一切形式的航天合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下定决心一定要建造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2022年前后,中国将建成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而以前那个拒绝我们加入的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退役坠入太平洋。届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空间站。

西方曾经无比天真地以为,通过《瓦森纳协议》就能在高技术领域锁死中国的发展,但他们可能已经忘了,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巨轮一旦向前,便再也不会停下。

似乎是时代场景的穿越,2018年底,“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背软着陆,而在工程研发推进过程中,美国人曾提出请求,想让我们延长中继星的使用寿命、在“嫦娥四号”上安放信标机。

曾经对我们不屑一顾并将我们拒之门外的一些人,如今却主动跑来跟我们合作。正应了那句话: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可是,有谁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们遭到了多少冷眼与嘲笑,经历了多少艰难与辛酸?

曾经,我们花费近10亿进口的盾构机,还要处处看人脸色,国外专家连维修过程都不给我们看,一条警戒线把中国人挡在外面。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现在,中国的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二,将外国同类产品价格拉低了40%。

曾经,港珠澳大桥面临难度最高的海底隧道段沉管施工,我们提出3亿元换取施工难度最大部分的技术支持。对方却回应:3亿元只能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面对如此羞辱,我们历经数年探索,最终完美攻关。荷兰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领先的隧道技术大国。

曾经,美国人关掉了GPS,使我们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数枚导弹完全打偏。从这一刻起,我们决定,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搞出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今天,“北斗”组网已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明年将成为中国标配,再也没有人能蒙住中国人的“眼睛”。

有一种强大,是封锁出来的!当彭斯充满傲慢地宣示着美国人的“合作”标准时,我们已可以硬气回应:中国人上太空不用你美国签证!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商讨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的处置办法时,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感慨到:

“航母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历史总会重复,70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赵忠尧、华罗庚们的祖国科技梦和马卡洛夫的航母梦一样无从谈起,只能寄托在大洋彼岸。历史又不会简单地重复,后来在感召下,“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们纷纷归国,在艰苦的岁月,铸就了辉煌历史,为今天这个伟大的中国打下了基础。

这种精神,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长安观察(作者:张砥)

分享到

“武汉号”卫星致敬英雄!快舟“一箭双星”将行云卫星送入太空

国博云端揭秘“永远的东方红” VR全景虚拟展厅展示中国星空逐梦

中国航天发布火箭侠,国内设计师炸锅了:美工是充话费送的?

长五B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计划也公布了

中国回应今年两次航天发射失利:故障定位和机理已基本明确

俄罗斯货运飞船送太空“快递”,送达速度破纪录

开启天地对话!我国首颗5G卫星通信试验成功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委员建议推动航天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

中国航天发射迎2020年开门红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成功发射

胖五并非“一飞冲天”!航天人打赢“翻身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快讯!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月底择期发射,“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自主唤醒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