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吃商家一头带徒弟,职业打假如今有了利益链
“吃货”、“下车”、“车票”、“做单”……在名为“吃货仅退款”的QQ群中,经常会跳出这样的词汇。
在外人看来,这些说法让人一头雾水,但对于“职业打假人”,这样的“黑话”都有特殊的意义。
盯住以假乱真、宣传不准等问题,职业打假人会向商家提出索赔。在不断的争议声中,职业打假群体成员快速裂变,出现了师傅收费带徒弟的培训模式,从选店到话术,一些职业打假者的目的十分明确,要求赔偿后顺利“下车”。
有组织纪律、收费培训成规模,在职业打假人群体中,一条隐匿的利益灰链正在形成。
潜规则
群内暗语交流“做单”实为打假
“xx平台,赔十倍的项目,谁愿意一起?”简简单单一条信息,在职业打假群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22岁的顾念(化名)有着一个近千人的大群,作为群主,他经常向群中发出“做单”信息。
外人需要支付15元后,才能入群。
顾念的群并没有冠以“打假”的名称,在QQ中键入“打假”,也难再找到由职业打假人组成的群。“吃货”、“仅退款”、“共创辉煌”等关键词,则成为打假群的代名暗语。
“吃货”退款成功
盯住以假乱真的假冒商品,以及商品中的不准确宣传用语,是职业打假人的聚焦点。一名职业打假人坦言,打假人中有相应的组织纪律,群中交流只能用“黑话”、“暗语”,不能使用敏感词。
例如“吃货”是收货后申请仅退款不退货,是打假中最为低级的一种。“赔偿”则是以举报、起诉等手段要求商家高价赔偿。“小白”意为刚刚进入打假群中的新手。“上车”便是跟着别人一起去打假。
打假改头换面成了“做单”。索赔成功后,“车票”是给带领打假人的好处费。成功做了一单,得到赔偿叫做“下车”:“先学会这些暗语,老鸟才能带着你们攻城略地。”
顾念将近千人的群成员分成三种人群,约有10%的老鸟,约有50%的小白积极分子,另外40%的人则只敢看不敢做,每天都在群中看热闹。
对于不放心的小白,老鸟会让他们“先车后票”,在吃到了货或吃到了赔偿金后再给“车票”。赔偿的金额一般在500元至1000元间:“在一些大的项目里,也有可能得到三倍甚至十倍的赔偿,但是这需要‘小白’有足够的本金去打。”
十倍赔偿信息
某电商平台上,号称名牌的运动鞋以近200元的价格销售,旋即被一名职业打假人将信息发至群中,准备将其作为“吃货”的下一个目标:“这些都是莆田货,一打一个准。”
一名网店店主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二三十个买家,在短时间内下单,直接拍下宝贝付款。地址留的都是代收点地址,自身的信用也很低。收到货后,这二三十个买家开始向卖家发难,准备向平台举报。因货品并非正品,卖家担心平台申诉:“这么大的量,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只能选择给他们退款,但是不退货的方式。”
“吃货”仅退款后成功“下车”
利益链
教选店传话术收徒弟来钱快
顾念只是偶尔去打一下卖家,一般的小单,他都给自己的徒弟去练手。在他眼中,初级的打假人,基本就是“吃货”,中级的打假人,就是要赔偿。最让人忌惮的打假人,则会以打掉了一个店铺的链接,甚至是打掉了一个店铺,作为炫耀的资本。
为了避免敏感词,职业打假群的名字在不断翻新。同样,在这些打假群中,师徒裂变模式也在不断出现。
“群成员的裂变速度极快,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最恐怖的。”一名职业打假人表示,一些小白在做了几单之后,便一点点摸到了重点,徒弟出师后,欲望被放大,不满足于“吃货”,也开始收徒弟,就形成了一轮新的裂变。
一般而言,初级打假人依靠“吃货”只能免费拿产品,并不能因此赚钱,所以带徒弟也成为打假人的生财之道。多名职业打假人表示,每个徒弟的收费从两三百元至五六百元不等,一次性收费,可以永久带,保证顺利“下车”。通常师傅会收集各种违规店铺扔到群里,让徒弟们去做单。师傅会给徒弟提供各种模板,大到如何找店铺,小到如何跟客服周旋话术。
顾念收徒的标准是458元,徒弟只需付一部分订金,就可以跟着他以“先车后票”的方式赚钱,待“下车”后再补齐剩下的费用。
“赔偿的情况,一个店只能去打一次,不能来回打。”顾念的工作就是在网络中发现售假的店铺,在一些赔偿成功的案例中,打假人可以因此获得数千甚至超过万元的赔偿,“给我的提成就是看你们心情,没有固定的标准。”
顾念选店的套路,通常为知假售假、含有极限词、无中文标识、无相关部门提供批文的产品。收到货品后,他便以假冒商品、不符合法规等作为理由,同时声称平台介入甚至通过消协、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进而要求店主三倍赔偿:“考虑到声誉、被调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一般情况商家会认怂、认倒霉。就算拿不到三倍赔偿,也可以拿至少一倍。”
当有徒弟成功“下车”后,顾念都会将胜利的消息分享到群中。借此唤醒群中只看不做的“小白”。收费带徒弟打假,成了顾念赚钱最快、风险最小的职业打假之道。
存争议
打假只为赚钱 合法打假需被支持
保健品卖家张女士曾遇到过一次被“做单”的情况——自己接了一个两千多元的单子,但在发货六天后,买家申请退货退款,同时要求三倍的赔偿。理由是所售的保健品只有流通许可证,而没有相关的批文。几番争论后,买家要求五倍赔偿,但张女士始终不同意赔偿方式。
“对方准备的很充分,电话里就说‘要不协商解决要不按程序走’。”最终,张女士以退货退款并赔偿三千元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一些卖家在被打之后,会在店铺中进行改变,对极限词、货品真伪的说法进行规避。”顾念坦言,也有一些商家有侥幸的心理,这样也给打假人提供了再次“做单”的机会。
“一些职业打假人,虽然以打假的名义出现,但是最终的目的并非打掉假货,而是借此要钱。”一名曾被职业打假者选中的网店店主表示,碰到这种情况,会让人十分头疼。
“吃货”退款成功
而在一名职业打假人看来,自己的打假行为虽然以赔偿作为最终的解决方式,但通过自身的打假行为,让店铺进行整改避免别人上当,也算是自己的“功德”。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卢明生表示,职业打假常针对市场中的假冒商品、存在宣传、标准问题的商品,客观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社会中所谓的职业打假人,他们的打假行为对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打假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职业打假人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利益,这种情况则需要对其有所惩治和限制。”卢明生建议,合法的“职业打假”应该得到支持。但以索赔为目的的职业打假人,对其的身份认定中,并不会将其视为消费者。从法律角度来说,其行为也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护消费权益的法律,金额较大的赔偿要求则涉嫌违法。
在约束职业打假人的行为的同时,也需要电商平台、相关部门对商家起到监管作用:“店铺不能将网络作为法外之地,用不准确的极限宣传词语,甚至用以假乱真、知假售假的方式蒙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