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著名指挥家于海除了是军人和艺术家,他还是“国歌守护人”

2019-10-09 03:00 北京晚报 TF021

国旗招展、国歌嘹亮、军威雄壮、举国欢庆——“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天安门,再次聚焦亿万人的目光。电视机前,指挥家于海难抑激动,思绪情不自禁地飞回二十年前天安门广场上——

作者:白杏珏


那是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典礼现场,国旗护卫队已经就位,全场肃立,悄然无声。天安门城楼对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指挥台上,身穿军礼服、佩戴白手套的总指挥于海抬起了双臂。短暂的停顿之后,10时04分,于海的双臂有力地一挥,白手套在空中划下一道弧线,激昂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立时响彻云霄,全场数十万群众同声歌唱。

“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在国歌响起之前的那一刻,我在想什么。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荣誉啊!这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要是出了差错,那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当“全体肃立、奏唱国歌”的口令下达之后,那一刻短短的静默,是于海最紧张的时刻,等候他指令的,不仅是乐团的几百人,而是现场的数十万人。作为解放军军乐团的总指挥,国歌早已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里,但在那一刻,他的大脑仍在飞速运转——“音乐的速度能不能按照每分钟96拍?我的手势能不能让演奏员、升旗手都看得很准确?”不过,这所有的考虑,都在他那坚定的一挥手后,转化为坚定的信心与激昂的热情:“当国歌响起来之后,我就完全投入到演奏之中了。”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指挥动作,将庆典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作为国家一级指挥、解放军军乐团的原团长,于海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数次重大活动,包括1970年新中国成立21周年庆典、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1999年,于海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重大时刻站上了千人联合军乐团的指挥台,并从2003年起担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于海再次担起重任,担任阅兵式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

2015年9月3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阅兵,在这次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阅兵式上,首次组建了千人合唱团,“身经百战”的指挥家于海再次出山,担任合唱团的总指挥。这份堪称辉煌的履历,是一位军人艺术家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证明。此外,于海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担任乐队指挥,为外国友人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以精湛的技艺演绎各国国歌,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国歌指挥专家。

自1969年被选入解放军军乐团起,于海就有了两重身份——军人和艺术家。他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更是一名光荣的老兵。对于军人来说,舞台就是战场,既要有一丝不苟的纪律,也要有临危不惧的气魄。像1999年国庆阅兵那一刻的紧张,在于海的指挥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军人艺术家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于海笑道,“我指挥过那么多次重大的演出,始终都是处变不惊的状态,有好多次都可以说是化险为夷。”于海回忆,早年有一次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将要结束时,观众正鼓掌,音乐厅突然停电。“我当时就想,千万不能乱,我们要是乱了,台下观众就会乱,很可能发生事故。”一个念头闪过,于海大喊了一声:“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全乐队最熟悉的乐曲之一,所有成员闭着眼睛也能演奏。演奏者们心领神会,在一片黑暗中奏响了这首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台下观众掌声如潮,直到厅内重新亮起,观众依然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还有一次,于海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彩排,当他在指挥台上就位,等待着面前的大幕徐徐拉开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幕布竟然掉了下来。紧接着,作为装饰的泡沫字“唰唰”往下掉,悬挂幕布的铁杆也“哐当”一声坠地,重重地砸在于海的脚前。那一刻,台下的观众都十分惊慌,而于海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慌!”他依然以最标准的姿势伫立在指挥台上,丝毫没有受到干扰。“假如这些东西真的要砸到我了,我也能及时做出反应,没有慌张的必要。”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于海临危不惧的风范而叹服:“瞧,咱们的军人艺术家,就是不一样!”

除了军人和艺术家之外,于海还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特别身份,那就是“国歌守护人”。这位曾无数次指挥乐队奏响国歌的军人,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国歌法”的诞生。

“很多人都知道,我从2008年开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案,为国歌立法努力了十年。实际上,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呼吁大家要正确地演奏国歌了。”这位坚毅的军人说道。早在1997年,于海就在《人民音乐》、《瞭望》等知名报刊上发声,提出“使用正确的国歌版本刻不容缓。”他写道:“歌似国魂,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国歌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人民音乐》,1997年6月12日)可是,他却痛心地发现,在许多重要的场合,有些国内外乐队竟然都不能准确地演奏国歌。其原因就在于,很多乐队使用的是错误的乐谱版本却不自知。更令人气愤的是,还有人随便改动国歌的旋律、歌词、节奏,甚至在奏响国歌时表现出不严肃、不尊重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于海不能容忍的:“我必须站出来捍卫国歌的尊严,因为国歌是神圣的,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掷地有声的宣言,正是在实际行动中彰显力量。从1997年开始,于海一边承担着解放军军乐团的指挥重任,一边自觉成为了国歌的守护人,致力于提高人们对国歌的正确认识。2008年,于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第一个想到的提案就是:为国歌立法。“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法律是这么好立的吗?”于海说,“我说,为什么不能?国旗、国徽有法,国歌也应当有法。”经过审慎的思考,于海最终形成了国歌法的提案。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接到通知说提案通过的那天,正好是我62岁的生日。”于海感慨万千。从2008年第一次提出提案,到2017年国歌法正式实施,于海奋斗了十年。“我始终都相信,我们能有一部真正的国歌法。”于海微笑着说。守护国歌,早已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主旋律。

如今,这位国歌守护人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全国各地进行“我们的国歌”主题演讲,为大众讲述国歌的故事。不论是在千人礼堂,还是在普通教室,于海声情并茂的讲演总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我们的国歌有84个字,37个小节,标准时长是46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站在讲台上,年过六旬的于海依然身姿挺拔,依然是当年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风采。

“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当于海在讲台上说出这句话时,仿佛就站在十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上,在国歌奏响之前的刹那,用力向下一挥手。

于海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1999年、2009年担任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庆典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任解放军军乐团总指挥。2015年“九三大阅兵”,任千人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被誉为“推动国歌立法的音乐家”。

 

 

 

(原标题:记著名指挥家于海)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