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巨大压力也不愿换人,她坚持安塞腰鼓一定要让延安农民打
中国铁路文工团导演杨梅家里,现在还珍藏着一只小巧精致的安塞腰鼓,每次看见它,她眼前就会浮现出1020位延安老区农民在天安门广场上舞动跳跃时的笑脸。那是2009年,杨梅担任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的舞蹈总监,安塞腰鼓是首个行进表演。腰鼓的旁边还摆放着一个由北京市委颁发的奖杯,记录着杨梅在群众游行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创新成果奖。
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舞蹈总监杨梅讲述当年的细节。吴镝摄
【燃情时刻】
作为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活动的舞蹈总监,杨梅负责所有方阵和6节行进表演的艺术编导和排练工作。
【祝福祖国】
作为中国人我骄傲,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我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杨梅
杨梅珍藏的安塞腰鼓。吴镝摄
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但许多细节杨梅仍记忆犹新。对主创团队来说,群众游行的工作从2009年农历春节前两天——也就是腊月廿八就开始了。那天,杨梅和其他主创人员第一次开会,为8个月之后的盛典策划方案。作为舞蹈总监,杨梅负责所有方阵和6节行进表演的艺术编导和排练工作。说起当年国庆游行的特色,她脱口而出:“行进表演是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的一大创新,把大型舞蹈加入行进队伍,边走边演,这在之前没有过。”
参加2009年国庆游行和表演的群众绝大多数来自北京,只有第一个安塞腰鼓《欢乐道情》的表演者来自陕西延安,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是一段表现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后喜悦心情的表演,群众游行艺术总监和导演组负责人陈蔚建议用安塞腰鼓。杨梅便从延安当地报名的5000位农民中选出1020名,并把本来只能原地舞蹈的传统安塞腰鼓,编排成可以边走边演的行进式舞蹈。
排练时,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必须零误差!“可这些农民们天性自由,打鼓跳舞的时候更是随性。”杨梅说,比如四个人跳一组动作,赶上心情好,他们就会走出去两米;如果状态不好,他们会原地不动。“可这是集体表演,一千多人的情绪要始终保持一致。而且这是第一个表演方阵,哪怕只慢了10秒,后面各方阵都会往后拖。”那一年6月到8月期间,杨梅无数次赶往延安帮助农民们训练,可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期间有人建议,别用农民表演了,让部队的战士来学跳舞,肯定能零误差完成。
可杨梅打心眼里不愿意,“这些农民来自黄土地,从小就会安塞腰鼓,只有他们能跳出来那种朴实的步伐,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脸上浮现的笑容都与众不同。”她坚持训练着这些生在黄土地的农民们。可眼瞅着“十一”越来越近,排练还是难以让人满意,“是编舞本身有问题,还是农民们无法完成零误差的表演?”杨梅心里慌了。
9月15日,是安塞腰鼓团队进京前的最后一次集训,杨梅看着台下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情绪激动,她大声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就在你们这里,要把中国人民翻身做主的高兴劲儿跳出来,让全世界都看到,只有你们能做到!这次排练如果能保证500米零误差,咱们进北京;如果做不到,我这就回北京找别人来演。”台下一千多人鸦雀无声,良久,农民们提议再试一次,那一次,终于零误差完成。杨梅激动得几乎落泪,“只要有过一次零误差,那就说明他们没有问题。”
安塞腰鼓是杨梅培训过的最难的表演,但作为舞蹈总监,她要负责策划和协调的是所有表演和游行队伍,这可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儿。理论上每个队伍之间间距为30米,但表演时需要跑动,怎么在行进中控制表演队伍与前后方阵的距离,同时变换每个队伍中的舞蹈动作,还要卡着音乐的节奏,不能错一个拍子?尤其是大型水袖舞《祝福祖国》,表演方阵要在行进到天安门前时,一边把队伍从方形变成圆形,一边还要跳舞。“那一阵子我天天算时间,不知道画了多少个点位图,终于把舞蹈动作、步速和音乐节拍都算好了,要不怎么发我一个创新奖呢?”杨梅指了指桌上的奖杯,笑得很是自豪。
有了完美的策划和充分的训练,时间终于到了2009年9月30日的夜晚。子夜时分,杨梅就到达了天安门广场,在帮600多位参加表演的战士化完装之后,她于10月1日凌晨3点前往军乐队旁边候场,她需要在那里指挥,以防突发情况。当被问到对整个游行的过程有什么深刻记忆,杨梅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特别顺利,非常完美!”
游行结束后,杨梅和主创团队其他成员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现在回想起来,她的声音还有点颤抖:“艺术家对国家是有责任的,我作为一个舞蹈编导,能在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为国家尽一份力是很幸运的事情,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