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徐中玉先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观点,这例值得深思

2019-09-21 17:15 北京晚报 TF010

2019年6月25日,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以105岁的高龄离世。徐先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观点新颖、见解独特、构思巧妙的学术作品,值得后学深入研究,他主编的《艺术辩证法编》便是其中一例。

作者:星沙老正


在这本书的“序”中,徐先生道出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诸多真知灼见。比如他指出,中国古代文论具有“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要言不烦”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源于中国人的思辨惯性。中国人做学问,一不喜欢繁琐,二不喜欢抽象,三不喜欢“从自己关门建构的一个什么理论框架出发来高谈阔论”。此非中国人不能,乃不为也。中国的文论家们讨论文艺现象,往往是“精语破的,点到为止,使人自悟并得以举一反三”。这种文论“保持着具体、感性、描绘、比喻、想象、意在言外等文艺色彩,有理有趣,举重若轻,愉人悦己”。

且以“比喻”为例。书中列举了宋人黄庭坚、元人郝经、明人李日华、清人金圣叹等先贤的说法。黄庭坚称“书家论徐会稽笔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以余观之,诚不虚语”,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八个字形容书法用笔的刚劲有力,这是何等形象逼真。郝经云“言愈简而义愈精也。譬如观山,诸山掩映,中有奇峰一二,则诸山皆美矣”,这讲的是诗歌艺术。一首诗宛如“诸山”,其中的佳词丽句好比“奇峰”,只要有一两句,整首诗便能被人看好。李日华谓“元僧觉隐曰:吾尝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盖谓兰叶势飘举,花蕊舒吐得喜之神;竹枝纵横错出,如矛刃饰怒耳”,将画家的心理状态与描绘对象紧密结合,从而揭示了绘画艺术的真谛。金圣叹曰“实写者,一部大书,无数文字,七曲八折,千头万绪,至此而一齐结穴,如众水之毕赴大海,如群真之咸会天阙,如万方捷书齐到甘泉,如五夜火符亲会流珠”,将戏曲艺术中的圆满终场比作“大海”、比作“天阙”、比作“甘泉”、比作“流珠”,堪称神来之笔,足以令人振聋发聩。

徐先生特意讲明,朗朗乾坤,芸芸众生,岂能“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来强分高下优劣”?中国人“有感而发”的文论毋庸置疑地体现了“文艺领域里某些精微奥妙的感受与洞察”,完全可以“同西方文化成果并立而比美”,而且“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同样巨大的作用”。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分享到

学生追忆徐中玉,晚年仍关心国计民生,不忘知识分子身份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