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4个月为盲盒花20万,“小买怡情”倒是可以,但掏钱别盲目

2019-09-18 13:51 北京晚报 TF011

近来,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盲盒经济实实在在地火了。据报道,一对北京夫妇4个月为盲盒花了20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如今,某网站上的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了39倍。

王海欣 摄 资料图

顾名思义,盲盒,即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看不到内容。被“炒鞋”暴利震惊得还没缓过神来的普通人,简直对这些莫名其妙的“炒作点”无法理解。不就是一些造型各异的塑料小娃娃吗?其实,如今的盲盒就是曾经干脆面里的水浒卡、麦当劳套餐的赠品,甚至跟每年春节很多人乐此不疲的“集五福”也颇为类似。这种从日本商场福袋促销演变而来的玩法,利用了人性中对“撞大运”的好奇,精准地激发了人们的“收集癖”,同时还能让那些买到了隐藏款的人收获很大的优越感——尤其是开支看起来并不那么大。所以,与其说玩盲盒的人迷上了那些小娃娃,不如说是沉浸于那种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在自己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把盲盒当作一种“小买怡情”的爱好,似无不可。但是从盲盒被疯狂炒作的现实来看,很多人走上了一条“大买伤身,爆买灰飞烟灭”的路子。天猫2019年8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其中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甚至年耗资百万元,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显然,这些年轻人对于市场风险的识别,对于自我欲望的把控还远远不够,等到发觉已经泥足深陷的时候,戒掉买买买的瘾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喜欢盲盒的还有很多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也更容易失去控制,最终上瘾。

市场监管部门该如何出手规范这类新兴交易,如何遏制这种疯狂炒作的行为,如何打击不透明交易,都是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昨天是球鞋,今天是盲盒,明天又会是什么?这些幕后推手,都是擅长囤积居奇、饥饿营销,玩弄消费者心理的老手。他们用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一而再再而三地诱惑着容易购物成瘾的人、有炫耀心理的人,为此不良商家甚至不惜造假、侵权。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要识破商家的套路,要学会自律,盲盒可以有,但盲目掏钱不可取,不要被消费主义绑架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丽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90后摊主推菜场盲盒,网友:抽到不喜欢的也要含泪吃下

盲盒火了!最高溢价达40倍,视频平台或成幕后推手

盲盒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一个玩具为何让年轻人如此着迷?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