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换脸软件被叫停,“换声”却也很危险,人们容易落入诈骗圈套

2019-09-12 14:00 北京晚报 TF011

如今,“深度伪造”技术不仅可以换脸,还可伪造声音。据央视报道,有国外记者利用这个技术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母亲自然而然地与电脑通话,完全听不出“儿子的声音”是伪造的。

新华社  徐骏 作

日前,换脸APP“ZAO”一夜爆红,让公众大吃一惊,好在一天之内就被叫停了。正当人们略微放下对个人隐私、财产安全、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忧心时,想不到网络之上还有“换声术”。“深度伪造”技术全方位推进,不光可以“靠脸吃饭”,连声音也能够伪造得以假乱真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与此同时,技术的滥用也对人类的信息安全甚至是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人们一贯笃信眼见为实、耳听为真,但换脸术和换声术的出现,无疑会让公众深感困惑。假作真时真亦假,以假为真,要耽误多少事?

简单地说,如果有人微信号被盗用,盗号者再利用电脑合成技术模拟声音推向微信联系人,比如就医求助、比如急需银行转账,收到信息的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很容易信以为真,从而落入诈骗圈套,这样的案例已经发生多起。如果“深度伪造”技术被恶意用于国家安全、银行安保、技术保护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如今,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渗透我们日常生活,如大家已经熟悉的指纹支付、人脸识别解锁、声音解锁等。如何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定安全轨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崭新课题。换脸术已经被叫停,也不能让换声术毫无顾忌地“叫响”。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正式加了一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草案的第八百零三条也被修改为:其他人格权的许可使用和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目前,法律已经给“换脸术”和“换声术”上了一道紧箍咒,任何企图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侵害他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法律对公众信息安全的保障之外,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论是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个人照片、指纹还是声音片段,都不要泄露给陌生人。用个人的自我防护和法律的护盾,给个人信息安全加上牢固的双重“防盗锁”。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分享到

小心!随意P图换脸要担责,肖像权纠纷日益增多

AI换脸暗藏风险,体验40多款人脸APP发现霸王条款屡见不鲜

擅自AI换脸或致侵犯肖像权,还有人用于色情视频合成上

AI换脸杨幂视频,网友们担心这些事,制作方如何回应?

新生!武汉小伙成功换脸 背后故事更感人

27岁女子换脸 2岁时因高烧继发感染失去了鼻、唇和中央的脸面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