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科技

清华大学网红自行车“成精”,“类脑芯片”正向人脑逼近

2019-09-06 08:56 北京晚报 TF008

昨天,清华大学一辆“成精的自行车”在网络爆红。在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辆加装了控制仪器的自行车,在无人骑行的状态下,可以识别语音指令,或直行或转弯,可以跨越障碍,可以追踪目标,速度可快可慢。

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你已经是一辆成熟的自行车了,要懂得自己驾驶。”“别人遛狗,我溜自行车”“你是真正的‘自行’车了”。不过也有网友不解地问:“我就是因为没钱才买的自行车,它现在成了无人驾驶,我还买得起吗?”“网红自行车”的运行原理是怎样的?这项新技术的出现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得知这辆“网红自行车”就是诞生于该系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针对网友的疑问,记者询问后得知,这辆自行车只是一个演示平台,施路平团队瞄准的,是类脑芯片的研发。

“这辆自行车看起来虽然很小,但它具备语音识别、目标探测追踪的功能,实际上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类脑计算平台。”而这个平台,依托的是新型人工智能芯片——第二代“天机芯”,装上“天机芯”的自行车,就像拥有了“大脑”一样。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一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二者各有优缺点。比如 AlphaGo,它能够战胜顶级棋手,却没法做阅读理解题。而“天机芯”的突破就在于融合了人类大脑的思考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人脑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就瞄准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布局类脑研究。在科研人员看来,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学科分布问题,“多学科深度融合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清华大学特意组建了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将脑科学、计算机、微电子、电子、精仪、自动化、材料等学科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第一代“天机芯”诞生于2015年,第二代“天机芯”诞生于2017年。相比第一代,第二代“天机芯”速度更快、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好,基于这一研究成果的论文8月1日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从躲避路障到识别人的指令,“网红自行车”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进行近万次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别看它只有人的指甲大小,却涵盖了信息、生物、物理、数学、材料、微电子、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但施路平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看来,第二代“天机芯”只是非常初步的研究,未来还将会有第三代“天机芯”。第二代芯片拥有4万个神经元、1000万个突触,而人脑有870亿个神经元,要想让芯片达到人脑的效果,它的突触还要增大1千到1万倍,已实现拥有百万级神经元的目标。只有这样,“天机芯”才能逐渐向人脑逼近,才能给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无限可能。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师悦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分享到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终生学习?《智能学习的未来》中这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

友好近邻!中国智能技术助力韩国“智慧防疫”,效率提升5倍以上

人大北师大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两校今年在京招生规模不变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清华研究员:人类天生具备“秘密武器”

智能阅片、无人清扫消毒车……战“疫”少不了这些高科技!

友谊医院“智慧护理”:来院就诊机器人“带路”,出院随访蜡笔小新来电

专为高中生打造的人工智能教材今年出版,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编写

今年起东城将建5至10所“未来学校”,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

人工智能挑战日本“高考”题 满分200分得了185分

小学就玩编程!清华“90”后博士创业一年,公司已融资近亿元

2019北京智源大会开幕 百余位中外顶尖专家谋划人工智能发展

“天问”“嫦娥”新帮手: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全国首批!延庆挂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蓝牙解锁车门……进博会勾勒智慧生活新图景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已在轨飞行98天

华为Mate40系列正式发布,亮出史上最强手机,对决新iPhone12

讯飞输入法10周年:A.I.赋能重新定义输入 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