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里屯这个单位做到“全楼无垃圾桶”,员工分门别类投垃圾
撤掉办公桌旁的垃圾桶,改为保洁人员定时定点收垃圾,员工分门别类投垃圾。这样的新鲜事儿就发生在朝阳六里屯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试点一个月来,垃圾减量50%。
撤掉办公桌旁的垃圾桶,改为保洁人员定时定点收垃圾,员工分门别类投垃圾。白继开 摄
做到“全楼无垃圾桶”
上午10点,设计师刘思远放下电脑中的设计图,喝光办公桌上牛奶盒里最后一口牛奶,起身开始拆一早取来的快递,牛奶盒和快递纸箱是可回收垃圾,放一堆儿;外包装和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分开放;她转过身拉开抽屉拎出个袋子来,里面装的是昨晚加班留下的柚子皮、香蕉皮……垃圾刚分门别类放好,保洁阿姨就推着小车来收垃圾了。
刘思远供职的维拓设计办公区为一栋独立的大楼,地上5层,地下2层,共有员工700多人。此前,大楼内的公共区域有多处垃圾桶站,而且每两个员工工位旁就设置有一个垃圾桶。一个月前,当确定成为六里屯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后,维拓设计决定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执行更严格的标准,即在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做到“全楼无垃圾桶”。
自此,保洁孙红云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过去,我每天早上6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负责5楼所有卫生工作,每天至少要清理两遍垃圾,为了清理垃圾桶,一天下来要弯腰上百次。”孙红云说,对比之下,现在的工作轻松了一些。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孙红云和其他楼层的保洁同事准时开始垃圾清理工作,她们从办公室尽头的保洁室推出垃圾清运车走进办公区,员工依次将餐巾纸等扔进标有“其他”两个字的垃圾桶,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则扔进垃圾桶上挂着的编织袋里。就地分类的收垃圾模式让孙红云的工作省时也省力了,收完整个楼层的垃圾大概只需要20多分钟。
给员工进行知识培训
为公司带来改变的正是维拓设计党委书记李振龙,他告诉记者,试行垃圾分类新模式也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这样的举措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与垃圾分类的减量化目标相吻合。而且撤掉垃圾桶的想法也得到了维拓设计领导班子的肯定与支持,领导班子带头当起‘全楼无垃圾桶’计划的排头兵,发动全体员工减少产生垃圾。”
为了顺利推行“全楼无垃圾桶”计划,维拓设计请第三方清运单位为全体员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之后便撤掉了整栋楼内办公区的所有垃圾桶。李振龙介绍,相对社区,办公区域的垃圾更有偏向性,可回收垃圾多是些饮料瓶、纸张,因为比较轻,用一个编织袋装更方便。其他垃圾主要是由员工办公产生,办公区内不收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因此有这两类垃圾的员工要自行投放到办公大楼外的垃圾桶站。
员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可能有人会问撤掉垃圾桶,员工会不会不方便?事实上,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员工们相当支持。“在试运行之前,公司就发了一个折页宣传单,并在茶水间等处张贴海报宣传,大家都理解垃圾分类益处,而且很多设计师参与到了海报的设计中。”办公室主任丁超说,刚开始确实觉得有些不方便,但是一段时间下来,也就适应了,如今很多员工选择在公司食堂吃饭,很少点外卖,以减少厨余垃圾产量。刘思远的下午茶通常是一些水果,实行垃圾分类后,她把装水果的塑料袋换成了可循环使用的布袋,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生物钟”。
采访中,记者在大楼内的办公区楼上楼下转了一圈,楼道清新干净,办公区整洁有序,没发现一个垃圾桶。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这里增加一个厨余垃圾消纳设备。”李振龙指着大楼外正在施工的垃圾桶站说,未来这台设备将会就地消纳厨余垃圾,预计每100公斤厨余垃圾可产生10公斤肥料,这个肥料可以发给员工带回家当花肥使用。据了解,不仅在维拓设计,六里屯街道在辖区其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餐馆等社会单位,也在陆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