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西藏十三位画家会聚北京,用布面重彩向祖国献礼

2019-09-01 15:53 北京晚报 TF0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来自西藏的十三位画家携带用哈达系裹着的新作,会聚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雪域祥云——西藏布面重彩画展”,以此向首都人民汇报,向伟大祖国献礼。

作者:韩书力


西藏和平解放的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引下,西藏几代美术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感悟时代律动,将创作主题始终聚焦于人民。在这片高天厚土上,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作出许多与时代同行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类型的优秀作品,不仅确立了海内外普遍认可的西藏美术样式,更完成了西藏美术从“神本”向“人本”的历史性跨越。

布面重彩这一绘画形式的产生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以安多强巴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唐卡画师因受到社会发展的感召与鼓舞,拿起往昔专画佛地天国的画笔,在平整画布上开始了对新生活、新事物的描绘与表现,这一时期产生了如安多强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现藏于民族文化宫)等代表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地的许多美术家纷纷奔赴雪域高原进行采风、写生和创作,由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乃至传世之作,如董希文的《春到西藏》(油画),王克庆、曹春生、张德华、赵瑞英等人的《农奴愤》(泥塑群雕),于月川的《翻身奴隶的儿女》(中国画),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而西藏本地的不少中青年美术家也走出山门,到祖国内地及海外进修学习。这种“云来云去”的互动与交流,对西藏艺术的全方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脱胎于西藏传统绘画,又有机地吸收、借鉴汉地工笔重彩画及西洋绘画元素进而逐渐形成的西藏布面重彩,本身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艺术互相交融与共同发展的产物。无论是对表现主题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对传统绘画的审美特征和材质手法的借鉴运用,抑或是对外来文化的取舍,这次在北京集中展示的五十五件布面重彩作品,颇具实践性与代表性。这是画家对时代进程中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真情留痕,更是西藏各族美术家全身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答卷。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分享到

北京昌平区援建的曲麻莱县劳务实训基地,让藏族小伙找到发展方向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发生6.6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房屋损坏情况报告

油画中“走”出!西藏雪山脚下的梦境操场惊呆网友:真不是特效吗?

西藏定日县5.9级地震:县城震感较强,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西藏16人救治团队全部解除医学隔离 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

西藏连续20天无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

好消息!西藏连续15天无新增病例,现有确诊病例0例

西藏连续14天无新增病例,现有病例为0

全国首地清零!西藏唯一确诊病例出院

疫情防控期间,西藏林芝市劝返41个旅游团,未发现投诉

好消息!西藏已连续4天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西藏全部景区暂停接待游客,布达拉宫今起闭馆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