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00年隆福寺化茧成蝶,美得让你认不出它(组图)
昨晚,有着600年历史的隆福寺地区重拾其文化身份,以汇聚了城市书房、美术馆、文化中心、特色餐饮、共享办公等业态的崭新面貌正式运营,成为京城腹地文旅融合新地标。钢琴大师朗朗、英国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建筑师张永和等成为这里的新主角。
说起隆福寺的文化身份,还得从1452年始建时说起。隆福寺建成后至清乾隆年间,便因其庙会极具文化特色而被称为“文庙”,成为京城庙会中“诸市之冠”。
1938年,市民在隆福寺市场观看拉洋片。
1939年,隆福寺市场的书店。
1939年,市民在隆福寺庙会品尝小吃。
1938年,隆福寺庙会卖梨汤的小摊。
到了“文革”乃至后来的唐山大地震,隆福寺基址不复存在,庙会文化断点,其文化身份也消失于此。
1979年,群众在隆福寺回民小吃店选购包装快餐食品。叶用才摄
1988年,隆福大厦兴建后,隆福寺一直以其商业功能服务于首都市民。曾经京城最先进的商场、老城最红火的早市,都非这里莫属。1993年,隆福大厦发生特大火灾,其商业脉络受到重创。
2002年,隆福寺街景。吴强摄
2003年,首届隆福寺文化庙会举行。在隆福寺街两旁,各种老北京人的家具、日用品、工艺摆设等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文化风情。 贾同军摄
虽1998年修复扩建,经营业态也多次调整,但终因经营不善于2004年彻底关门停业。
2011年,隆福寺商业区转型“首都艺术品交易中心”。罗伟摄。
2016年6月12日,已有20多年历史的隆福寺早市彻底停业闭市。庞铮铮摄
如今,隆福大厦还是原来的那座大厦,但在当今建筑大师崔恺的创意下,有了别样的外观与内在。
重张之后的隆福大厦外观设计兼顾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很多周边居民都会来看看这位“老邻居”。
隆福大厦北侧原来服务于商业功能的仓库、配电房、食堂等附属设施也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区——隆福寺北里。
作为隆福寺项目一期重要组成部分的木木艺术社区推出了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个展《大水花》,引得喜爱艺术的市民们纷纷前来打卡。
木木美术馆利用原有的食堂开放了艺术社区,让大名鼎鼎的大卫·霍克尼的百件作品与《康熙南巡图》在同一个空间对话。
隆福大厦一层的销售区域如今升级改造为阅读空间,成为市民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冬季运动品牌门店也落户园区,为顾客和市民们感受冬奥运动乐趣提供便捷服务。
吴晓波读书会的线下社区空间更读书社,围绕中美乡村音乐、申奥成功18周年等主题,请来杨影、毕文静、刘玉坤等世界冠军,以及美国乡村音乐人马克·力文等交流切磋。
园区餐饮模块susu餐厅的窗外,人们便可看到老北京最传统的胡同生活。
利用原来堆放生活用品的仓库改造成的文创办公空间,吸引了众多公司入驻。
从雍和宫大街搬家过来的half coffee&首都酒坊,每到19时就会把店内的咖啡柜旋转180度变成酒柜,摇身一变成为小酒吧,充满惊喜。就在最近几天,隆福寺北里还先后迎来SUSU越南菜、京A京酿等多个特色小店开张,一时热闹非常。
夜晚的隆福寺灯光璀璨迷人。
隆福文化中心位于隆福寺大厦顶层,面积达6000平方米。这里建有四座仿古大殿和三个室外庭院,可以眺望到故宫、中国尊、奥林匹克塔等北京地标建筑。
未来,著名的长虹影院将变身飞行影院,故宫将在这里打造紫禁城外体验故宫文化的新基地,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也将把创意空间落地在这里,形成世界博物馆群落。
600年沧桑巨变,隆福寺重归文化定位,但其未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新面貌又会比600年前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