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墓”曾轰动一时,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预计明年初向公众开放
经过8年时间的考古发掘,海昏侯国系列遗存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预计明年初向公众开放。
这是发掘前的海昏侯刘贺墓及其夫人墓(资料照片)。新华社供图
创下秦汉考古史多个第一
汉废帝刘贺,据记载,称帝27天内干了1127件荒唐事,一生历经王、帝、平民、侯四种身份……2011年3月的某一天,他的安息之地被盗墓贼打出了一个14米深的盗洞,抢救性发掘由此展开,揭开了两千年前汉代侯国的神秘面纱。 令人欣喜的是,盗墓贼并没有得手,墓园中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尤以数量惊人的“金器堆”轰动一时,被称为“黄金大墓”。海昏侯墓园出土金器480件,重量超过120公斤,这在汉代墓葬中十分罕见,但遗址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多金”。海昏侯墓考古还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即使对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来说,也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发现山顶上的盗洞后,抢救性发掘很快展开。“刘贺”私印的发现为墓主身份的猜测画上句点,这处汉代墓园和周边遗址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
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祠堂、寝殿、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布局之完整、祭祀体系之完备,为考古史上罕见;
周边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贵族和贫民墓葬区,以及当时的海昏侯国都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汉代紫金城遗址……
新技术运用“海昏侯”发掘亮点
海昏侯墓文保组原组长、江西省博物馆副馆长管理回忆起一些文物“被拯救”过程仍心有余悸。“竹简堆积在回廊西北角,看上去像是一堆没用的漆皮;瑟位于北回廊,很像一块没花纹的椁板。”管理说,因为专家组成员、湖北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吴顺清的坚持,“漆皮”和“椁板”得到及时处理,数千枚汉简和一把罕见的长达2.1米的大瑟得以重见天光。
在发掘和保护过程中大量新技术的运用,是海昏侯国考古发掘的另一大亮点。“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说。
一些结构复杂和脆弱的文物采用了套箱提取至文保用房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比如,车马坑、墓椁中的偶车马和木质车马、刘贺主棺都是采取整体打包提取的方式。在主棺中发现的刘贺牙齿,还有望通过DNA检测揭开其主人死亡之谜,或了解其生前对食物的喜好情况。
信立祥说,在考古发掘的同时,还同步考虑了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发掘过程中的2015年底和2016年,海昏侯国部分出土文物曾在江西省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临时展出,掀起了一阵“海昏热”。目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也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初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