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作家为南京做传,“金陵王气”在他心里是啥样?
提到南京,不知怎么有种悲凉由心而生。在近代史上,南京这座城市地位突出,因名气、地位所导致的灾祸也接连不断。南京在历史上虽然与洛阳、西安、北京并称为东西南北四大古都,但是南京和其他都城相比一直像个避难所。
资料图 新华社
自古便传说南京有“金陵王气”,但是除了割据政权似乎只有明朝和民国才把这里当作首都,而且时间也非常短暂。只有逃难和迁都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南京。当一切都好的时候,南京这个地方就会被猜忌、打压。
恢弘庞大的城市和波澜壮阔的英雄人物一直是国人喜欢讲述的题材,而南京这种带着淡淡的忧伤的城市,却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明清时期南京作为陪都,拥有一套和北京一样的政府班子,这个班子里大多是因为政治斗争失势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最终落了个清闲职位,只能成天读书、研究学问,再加上当时南京所在的江南省是科考大省,读书好学之风一直在江南地区风靡。
最近一本《南京传》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作者叶兆言1957年生于南京,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章多以南京为背景,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当你提到南京的作家时,叶兆言会是你想到的第一个名字。他是读者公认的写南京最多也是最好的当代作家。
至于为什么要写《南京传》这本书,叶兆言说:“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清晰地展示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南京这个城市,就是回忆中国的历史。”这次南京不再作为叶兆言小说中的背景,而是做了主角,通过这个主角身世的兴衰起伏,述说中国的历史。叶兆言从三国时期开始讲起南京的身世。
叶兆言认为写南京没必要从南京猿人写起,资料不是那么齐全,用七零八碎的资料拼凑出来,不如从六朝有着完整、系统的历史记载时期开始写。在三国之前南京没什么名气,在江苏境内苏州、徐州等城市的知名度远高于南京,那时将南京称为城市都十分勉强。直到东吴在此定都,孙权在此登基称帝,南京才有了它的历史地位。
赤壁大战前,东吴为了备战将首都选在镇江。赤壁大战战胜了曹操,因此镇江也就成了东吴的福地。但孙权并没有将镇江定为国都,而是西移到了60公里外的秣陵,将此地改为“建业”以表决心,“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城。这时候东吴的整体战略是西进,所以选择了南京。之后孙权还曾把国都放在今湖北鄂州,更加靠西。本来选择南京是临时的决定,后来公元211年,最终孙权决定把国都定在南京。之后几代人都想西进,但都没成功,东吴在南京扎下了根,再也没有移走。所以,在作者看来自公元211年南京便诞生了。
之后整个魏晋南北朝,南京都是作为南方政权最主要的都城存在。隋朝在统一战争中派兵打下最后一个政权陈朝后,隋文帝杨坚下令毁掉整个南京城。所谓的“金陵王气”一直被执政政权所防范。南京城自建立以来,遭到了第一次毁灭性打击,宫殿楼台全被拆毁,城内的建筑物都被推倒,六朝的繁华瞬间烟消云散。在行政级别上,南京从东南的首善之都,南方最大的城市,降格为普通县城,此后三百年南京未曾恢复元气,在整个唐代鸦雀无声。当河北三镇节度使与朝廷分庭抗礼时,南京只能躲在东南角落里,默默地建设自己。
历史上除了隋朝灭陈颇为残暴,大部分政权更替,对本地百姓并没有太多滋扰。蒙古人夺南京、朱元璋改应天、朱棣靖难之役,清朝“扬州十日”、“江阴屠城”,旁边的南京一点事也没有。中国很多城市都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兵荒马乱的日子也多,似乎南京人也没觉得特别。直到清朝,太平天国来了,南京人才感受到南京这个地方风水确实不好,厄运是从天而降。
叶兆言在《南京传》中讲述了两次南京城的大灾难,一次是隋灭陈朝,另一次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长毛”的太平军,自武昌决定了以南京作为“小天堂”的目标后,顺江而下,不日便到达南京。南京人汪士铎的《汪悔翁乙丙日记》中记载:“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久未经战乱的南京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太平军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对南京完成了合围,南北两路水陆并进,同时攻城。太平天国时的战争已经不完全是冷兵器战争了,大量火器的使用,一声令下就万炮齐轰。大炮没有瞄准系统,一炮不知道打到哪里,这可苦了南京的百姓。旗人占领南京城后,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并筑上城墙,形成一座城中城,将满汉隔离。太平军打下南京城后,把视为“清妖”的旗人如猪狗般屠宰,无论老幼妇孺,城中城内的两万旗人被斩杀殆尽。
太平天国在南京的十年是南京人最为痛苦的十年,自始至终伴随着战乱。市民被应召入伍,不分男女老幼都得为太平天国服务。每当有战事,这些刚加入太平军的南京新兵往往被安排在部队最前面,负责冲锋送人头。因为太平天国不允许私产,战事又频繁,生产全部荒废。城外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像钳子一样牢牢夹住了南京,南京的百姓过得非常压抑。
北望王师,1864年曾国荃带领湘军终于打到了南京城下,市民以为朝廷来解救南京了。但万万没想到城破之日又是一场噩梦。湘军破城后,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太平军破城时南京人被当成清人屠杀,湘军破城时南京人又被当成太平军,火全撒给了南京人。秦淮河尸体堆积如山,房屋宫殿皆被焚毁,湘军到处搜刮金银财宝,甚至比太平军攻入南京还残暴。疯狂劫掠对南京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一年后,李鸿章到南京接任两江总督,不由得感慨:“无屋、无人、无钱,管葛居此,亦当束手。”满目残垣断壁,田宅多成瓦砾,人民饥寒交迫,即使是管仲、诸葛亮也不知道该怎样让南京恢复正常。三十年后再看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奏文,还能看到南京破败的样子,在《南京传》的描述中,可见太平天国对南京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此后南京的厄运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跟随中国的政局继续震荡着,不过它一直是中原人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城市。它悠长的历史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南京在历史上多次接收北方移民,传承了很多中原已经遗失的文化习惯,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在融合中产生了南京味道。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