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卢沟桥是送亲别友之地,又经历“七七事变”洗礼
“自从汗八里城发足以后,骑行十里,抵一极大河流,名称普里桑干。此河流入海洋,商人利用河流运输商货者甚伙。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建置甚佳。”来自《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及的这一美丽石桥,即为大名鼎鼎、历史悠久的卢沟桥。
无论是古人在卢沟晓月下的送亲别友,还是抗日年代“七七事变”战火的洗礼,都让古老的卢沟桥显得深邃厚重。
历史上,兴起于松花江上的女真族于1115年建国号金,金主完颜亮于1153年定名中都(今北京)后,为了加强对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控制,解决日益繁忙的交通问题,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了一座联拱大石桥,敕命曰广利桥,即为卢沟桥。
多少年过去,始终屹立的卢沟桥地近西山,每当五更天晓,月明星稀之时,人行桥上,凭栏遥望,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垂柳摇曳,远处的青山约隐约现;近观桥下,水面波光粼粼,清波浩渺;回眸桥上,点点月光如银。人与山、水、桥、月浑然一体,犹如置身画中。
众所周知,“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除了“景”,其实更多蕴含着人们的“情”在此古桥之上。“河分桥柱如瓜蔓,路入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金代赵秉文《卢沟》中这么吟道。
因为,古时卢沟桥是人们进出北京的必经之路,更是送亲别友的地方。金、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和北洋政府相继建都于北京,大凡皇帝出巡、官员进京、举子应试、商贾往来,均经卢沟桥进出京城。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咏桥诗。
1961年,卢沟桥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11孔联拱大石桥,全长266.5米,宽9.3米。卢沟桥有桥孔11个,桥墩10个。
夏末秋初,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桥面上游客不算太多。从桥上四下眺望,河岸边树木郁郁葱葱,河面青色水草繁茂,心胸顿时开阔起来。
站在古老卢沟桥宽阔的桥面上,有几处亮点我必须推荐:第一是华表,最有特色。卢沟桥东西两侧共有4根高4.65米的华表。顶端圆盘上面各有一个石狮,担负着守卫石桥的重任。第二就是四通石碑:康熙重修卢沟桥碑,碑连龟座共高5.78米,碑文记载了金代卢沟桥的修建和康熙八年重修卢沟桥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卢沟晓月”碑,碑体总高4.52米,碑阴刻有乾隆皇帝所作著名的《卢沟晓月》诗,读来耐人寻味;康熙视察永定河碑,其碑文则表达了康熙皇帝勤于政务,关心国家百姓社稷的历史;乾隆重葺卢沟桥碑,注意一下碑下如龟状的怪兽,相传是龙九子之一的化身,名为赑屃,喜好负重。
民间有句谚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所以,第三就是要记得在卢沟桥上数数石狮子、欣赏石狮子的神态,这是一大乐趣。经过文物工作人员给每一个狮子编号,进行严密细致的统计,现在终于知道卢沟桥的狮子共计501只。这些石狮从金代开始,经过历代增补,荟萃了金、元、明、清的杰出石雕艺术。据说,因为卢沟桥是北京的西大门,金代的统治者在这里修上两排石狮为的是取镇守京师之意。第四,就是在桥的中间可以看到一段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这是金代的旧桥面,已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浸刷,现在上面还留有许多车辙印。
GO提示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是国家首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也是北京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卢沟桥和宛平城三处景区组成。宛平城西门出去可进入卢沟桥,卢沟桥门票20元,学生票10元。工作人员建议参观时间早八点到晚五点。抗战雕塑园东西门各有一处收费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