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造福亿万家庭,在人口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即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给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资料图
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到:“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可以说,启动“全面二孩”政策是充分认识我国人口动态趋势、深刻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这个重大的政策调整完善,在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年的人口发展史上也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空巢老人”
看病少了儿女陪伴
34岁的高莹和她的丈夫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双独夫妻”是当下80后、90后家庭的主体结构。
2007年毕业后,高莹夫妇留京工作,两人的父母也就成了“空巢老人”,逢年过节才能与孩子见上一面。高莹的父母身体不好,父亲是胃癌患者,母亲也有心脏病,自己不能回到家乡照顾,这一直让高莹十分担心。
2009年,高莹的母亲突发了一次紧急情况,由于高莹不能及时赶回老家,只有父亲在医院里跑前跑后。高莹心急如焚,却又帮不上任何忙,只能不停地往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
从医院取回家的药,父亲对不上号,母亲需要参加当地的新农合才能报销医药费,但是父亲又不知道如何办理,高莹只能焦急地在电话里远程指挥……那时候,她真希望自己有个兄弟姐妹,父母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守在身边,一家人也不会如此焦灼与狼狈。母亲的病情好转后,高莹就决定,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
没过多久,高莹的父母来到北京。刚开始,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两居还能勉强挤下一家四口。2015年,高莹生下了一个男孩,家里开始局促起来。由于老人身体不好,照顾孙子力不从心,高莹雇用了一名育儿嫂。家里一下挤了五大一小6个人,原本就不宽敞的小家,再放上孩子的童车、小床、摇椅、餐桌……根本无处下脚了。
“双独夫妻”
照顾老人分身乏术
去年春天,高莹妈妈的心脏病又犯了,做了搭桥手术。偏偏那阵子,高莹的工作也是相当紧张,丈夫又被单位外派,高莹白天去上班,中午打车回家给孩子喂一次奶,晚上住在医院里照顾老人……“没人能帮忙,没人能商量,所有困难只能一个人咬牙硬扛。”
“从那时起,我开始羡慕父母那一代人。”高莹说,她的父母都是兄弟姐妹4个,兄弟姐妹之间的往来也很频繁,有什么事情,都是兄弟几个商量着来。“老人生病了,几个孩子轮流照顾,赡养费也是几个人分摊,无论是精力上还是经济上,大家的压力都被分散了,谁也没觉得给老人养老是多大的负担。”
可到了高莹这里,她却真切地感受到了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虽然公婆暂时还没有搬来与他们同住,但高莹和丈夫也时常担心。“他们毕竟也有老迈的一天,那时候,远在他乡的二老,我们该如何照顾?如果也搬来同住,这个小家该如何容得下这一家七口?”
“全面二孩”后
一对儿女相伴成长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高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抱上了第二个孩子。四位老人也开始催促小两口,希望他们再添一个孩子。
高莹想想自己的经历,又看看家里每天一个人坐在地上玩耍的孩子,她觉得,应该给儿子一个同胞,小的时候,他们可以相伴成长,长大了可以互相扶持。
今年夏天,小夫妻又生了一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养育两个孩子格外辛苦,去幼儿园接老大的时候,又不能把年幼的老二一个人留在家里,只能推着一个,牵着一个;平时在家,这边忙着给老二喂奶粉、换尿裤,那边一眼没看住,老大就把碗扣在了地上……不过,虽然每日忙得焦头烂额,但夫妻俩一看到小兄妹愉快玩耍的样子,就觉得此刻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女儿出生后,家庭规划也发生了改变。高莹说,家里的小两居愈发紧张,他们计划,老二稍大一点时,换一套大三居;将来上学了,就给孩子报家门口那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兄妹俩可以做着伴儿上下学;如果大人实在顾不过来了,哥哥将来可以辅导妹妹做作业……“眼下我们就是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着铺垫。”
大事记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计划生育提到国策的高度。
1980年9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982年12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011年
“双独二孩”政策在全国所有省全部实现。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
“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统一启动实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