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新歧视困扰女性就业 从“已婚已育”到“已生二胎”
2017年12月20日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迎来第二个小生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生不生二孩,不但对一个家庭是重大改变,对于职场女性的就业影响也十分明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招聘单位已经将对女性“已婚已育”的要求改为“已生二胎”,这对于本来就难找工作的女性而言更如雪上加霜。
招聘单位要求签“不生二胎”合同
“我毕业时找工作就频频被问到会不会马上生孩子,现在跳槽又遇到单位让我‘不生二胎’。”今年32岁的陈雪是位从事金融行业的职场妈妈,今年她准备跳槽到一家外资公司。然而在她最终面试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部门负责人问她:你还打算生二胎吗?在得到否定答案后,这家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拿出了一份合同,让她签署“保证3年之内不生二胎,否则将按降薪降职处理。”
陈雪告诉记者,她在10年前毕业时求职,不少单位都询问过她会不会马上要孩子。本来以为年过三十,已婚已育后跳槽会比较容易,谁知道又赶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新单位还是让她承诺“不生二孩”。
以往,企业在招聘女员工,大多会有意无意地问到有关是否婚育的问题,已婚已育的员工比未婚未育的员工更受企业青睐。然而,随着国家对二胎政策的放开,已婚已育的标准对于公司来说似乎已经不够用了。不少已育女员工在面试时,均被问到,是否有计划生二胎?更有一些公司要求女员工签署几年之内“不生育”合同。
“企业与员工自行签订的‘不生育’合同,是不合法的。”记者咨询律师得到的回应称,公司与员工签订这样的合同并不合法,即使真的发生违反“生育合同”的情况,公司也无权执行,这样的合同实际并没有意义。
遭遇婚育歧视敢怒不敢言
近日,某健康APP公司将怀孕公关总监隔离的新闻在朋友圈热转,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虽然男女平等早已成为基本国策,然而在职场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性别歧视现象依旧十分严重。25至35岁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生育高峰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的性别歧视最为明显。已婚无子女的女性面临生育的“风险”,已经生育一胎女性现在又面临生二胎的可能,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现实”。
不少女性表示,就算是遭到了生育“歧视”,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维权不但要付出时间精力成本,而即便是维权成功后,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后,业内其他公司也很难接收一位“维权斗士”。
作为女性员工有委屈说不出。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也有自己选择的立场。一家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老板当然希望招聘进来的员工能独当一面。女员工如果进公司没多久就生孩子,会耽误很多工作,老板也会觉得付出了成本却没有那么多回报。现在放开二胎了,招聘女员工就更要斟酌了,这就意味着她可能会有两次法定带薪产假,各种成本都要增加。所以,公司如果在面试时,咨询一位女员工是否有结婚生孩子的计划、是否打算生二胎,是基于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安排工作。这不能算是歧视,女员工也不用过于敏感,毕竟正规公司都要按照劳动法办事。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坦言,从用人成本的角度讲,公司更倾向于男性员工。
二胎妈妈多数想换工作
生育对职场女性的择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时间、精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在做职场决定时,多数职场妈妈会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太远而选择换工作,有些职场妈妈会因为家庭原因拒绝有挑战性的工作,有些则直接会从事母婴、教育等与孩子有关的工作。
“到我们公司来做保险代理人的女性很多都是二孩妈妈,有一个孩子正常上班尚可维持,有二个孩子,如果朝九晚五的上班很多女性就无法兼顾了。”北京最大的一家外资寿险公司人力部门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保险代理人不需要坐班,工作时间灵活,吸引了不少二孩妈妈入职。这些女性在原来的公司都是中层以上的精英,生了二孩后,很多妈妈都不能完全恢复到朝九晚五上班的状态。为了能更多地照顾家庭,不少二孩妈妈跳槽当上了保险代理人。这份工作不用每天到公司打卡,工作时间机动,女性充分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可以有自己的一份收入。
据智联招聘今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对比生育前后职场女性选择雇主时的考虑因素可以发现,生育前,妈妈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薪酬(76.5%),其次是工作环境(46.4%)、上班远近(45.9%);生育后,妈妈最先考虑上班远近(81.0%),然后才是薪酬(68.7%)、工作强度(49.7%)。
职场需求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可自由支配的工作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外,家庭第一位”。
二胎妈妈怎么平衡家庭职场
想生二胎又不敢生,怕自己多年打拼在生完孩子后彻底归零,是职场女性的典型心态,越来越多的职场妈妈陷入了是要孩子还是要事业的两难抉择中。
“其实职场妈妈也不用过分焦虑,未来就业环境会越来越规范。”智联招聘的高级职业顾问王一新告诉记者,二孩政策出台仅有一两年时间,很多企业也没有做好准备,需要一个适应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能不能提供更多0至3岁幼儿的托管机构,政府能否引导企业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都是需要逐步推进的。国内还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比如有些国家生育产假长达300天,而且是男女共享,如果新妈妈在产后两个月决定上班,其余产假可以转让给爸爸。这样夫妻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谁上班,谁在家带孩子。不少国家,为鼓励生育出台政策,不仅育龄妇女的就业权得到保障,而且孩子从幼儿园到成年教育等费用得到减免,减轻养育孩子的成本和压力。
“让女性签订‘不生’合同的单位毕竟是少数。”王一新告诉记者,正规的企业已经越来越看重自己的雇主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优秀的企业要营造出更好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提出对女性不平等合同,将不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
短期看,雇佣女员工面临生育二胎等成本问题,但长期看,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未来职场将面临更多人才短缺问题,不论是男是女,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会有很大市场。何况,女员工在韧性和细致上,也有自身的优势,同样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女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自信。二胎妈妈在找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后,能够胜任母亲与职场女性这个双重角色。职场妈妈们自立自强的同时,外界也应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