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史学家张大可分享《资治通鉴》和《史记》两司马文史名著研究心得

2019-08-16 08:43 北京晚报 TF008

2019年8月14日,商务印书馆主题为“两司马文史名著”的主题活动亮相2019上海书展,著名史学家张大可先生向读者分享了他对《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研究心得。

张大可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2019年5月,张大可先生与商务印书馆合作推出白话本《资治通鉴》,全新的文白对照本《史记》也将发售。这两套书对以往一些版本的讹误进行了纠正,语言上以白话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或串译,力求信、达、雅,行文简洁明快,是人人都能读懂的版本。考虑到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会有困惑之处,张先生用“导读”、“大事提要”和卷后“点评”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了研究心得。

在活动现场,张大可先生以“两司马文史名著”的主题巧妙地串联起《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部中国历史上的文史巨著。

他向读者介绍《史记》时说道:“《史记》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地位,规范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创立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树立了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史记》我研究了几十年,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史记》之树生命常青,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作用,这一特殊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使《史记》成为中国人的必读国学根柢书。它的价值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国学之根柢,资治之宝典。前两句是评价《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方面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后两句是评价《史记》的思想内涵,即治国之宝典,人伦道德修养教科书。《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史记》日益普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天文、地理、人世、物世,无不必记,全方位了解人生百态,浓缩了古代三千年社会的变迁与人际关系,给后世人们留下宝贵的做人原则与经验教训,知古鉴今。”

在向读者介绍《资治通鉴》时,张先生说道:“《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历史学家司马光领衔编修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战国秦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共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错综复杂的历史,评论贤君明主、忠臣义士、志士仁人的功业,以及暴主昏君、奸佞群小的劣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书名《资治通鉴》,是名副其实的一部治国宝典。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必要普及这部国学宝典。同时,《资治通鉴》也是一部人生修养,增长知识的教科书。从政、经商、社会各行各业,读《资治通鉴》都能受益。”

商务印书馆白话本《资治通鉴》和文白对照本《史记》的出版,旨在推进、巩固史学研究成果,为广大读者提供接近原典的译本,带领读者朋友们领略经典史学著作的魅力。

(原标题:史学家张大可研究两司马文史名著)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司马迁曾记录了老子的子孙,但老子的“老子”为何没有记载?

叙诡笔记:庙鬼们的弄鬼

琴雨箫风斋“武侠小说书名谈趣(4)” 鸣镝一声千载闻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