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生的最后一次救人 去世,依旧为两个年轻人留下光明
6月29日夜里,北京同仁医院很多眼科医生彻夜未眠。科里最优秀的青年医生之一、年仅32岁的王辉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送到医院抢救3个小时,还是没有留住他匆匆而去的脚步。王辉去世后,家人决定将他的眼角膜捐出,这是一名眼科医生对他的患者所能做的最后一次治疗,是对他所钟爱的事业所能表达的最后的善意。用生命诠释医者大爱,活着,给病人治眼疾;去世,依旧留下光明。
安旭东摄
活着,给病人治眼疾
去世,依旧留下光明
我们要向王辉的不幸逝去,致以哀悼;要向他家人的捐献决定,致以敬意。这份决定里充盈着对王辉职业的尊重,寄托着依依不舍的眷恋。今天上午,王辉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这名年轻的医生无法再睁开眼睛,却让素不相识的两名年轻人看到了光明。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角膜盲症患者数量约5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人,可每年有幸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则只有5000人左右。这个数字的确有些少,越是这样,包括受捐者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应向捐赠者及其家人表达感激之情,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身其中,让生命在爱中延续。
看过很多眼角膜捐献及移植的报道,“你是我的眼”可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捐献者家属希望受捐者恢复光明的同时,能够替自己的亲人多带“它”出去走走,继续看着还没看够的世界。受捐者也多怀感恩之心,保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重见光明的眼睛,以积极心态回报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全。世上没有救世主,没有上天的恩赐,能依靠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奉献与互助。
器官捐献是神圣的事业,是生命从终结走向新的开始。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三个器官捐献日,今年的主题是“我的生命,你的名字”。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器官捐献的行列,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比如5月26日,浙江一位8岁女孩触电身亡,父母就强忍悲痛捐献孩子的眼角膜,移植到两名因病毒性角膜炎而失明的大姐姐眼睛上。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话说:全世界的器官移植像一只大船,中国以前不在船上,现在中国已经站在船上,走进世界器官移植的舞台中央。
当然,在器官捐献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法律制度、道德伦理方面的健全和规范,器官移植优秀人才的匮乏,器官摘取、保存、运输等方面技术上的不足等。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王辉生前对器官移植的现状一定有更切身的体会,一定知道有多少眼疾患者在眼巴巴地等待移植眼角膜。希望他家人代他做出的最后决定,能让公众更加关注器官移植的发展,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器官移植的队伍。
(原标题:致敬!医生的最后一次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