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生为山东临朐县治“穷病”,36年早诊早治研究胃癌
尽管数据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我国是胃癌大国,全世界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而山东省临朐县是我国北方的胃癌高发区之一。过去,受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的影响,民间俗称胃癌为“穷病”。
1983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临朐县展开深入合作,来自北京的医务工作者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设计、高标准的现场研究,帮助当地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36年间,当地卫生部门历经10任领导,京鲁两地间的合作至今仍在继续。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几代医务人前赴后继地不懈努力,最终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胃癌。这一结论不仅为中国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案,也成为世卫组织制定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策略的依据。
人物
作为国际顶尖的胃肠肿瘤外科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在国内开创了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众多新领域。即使在北京,要挂他的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然而,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山东临朐,上个周末,迎来了这位医学大咖。由北大肿瘤医院外科、内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组成的专家团一行16人,在当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公益活动。
其实,肩负盛名的季加孚,他的行程安排得极满。21日当天,忙完了医院里的事,又马不停蹄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后,深夜,他才搭乘高铁从北京匆匆赶到临朐,和专家团的其他人会合。第二天一大早,他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临朐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查房、讲座、手术、下乡回访术后康复患者,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患者中,流传着很多和季加孚有关的贴心故事,他的口碑也一直在线。他常说,最好的医疗就是病人能够承受的医疗,得了病既能治得好,也能治得起。
“教科书”式手术 救治胃肿瘤老人
季加孚来到县人民医院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普外二科的住院患者们进行例行查房。
一位71岁的胃癌患者被问到是否吸烟时,他告诉季教授,自己每天抽2包烟,话音儿刚落,他的老伴就在一旁念叨:“啥2包,天天吸3包!”季加孚严肃地对病人说:“吸烟有百害无一利,别抽了,吸烟会让人得很多种病,你不戒烟,手术都没办法做。”这时,病人的老伴赶紧凑过来说:“管不了,咋说都不听,这回北京的大专家都说了,你可别抽了。”病人点点头表示要下决心戒烟。
查房后,季加孚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和专家团里的另外两名专家一起为一位患有胃部肿瘤的70岁老人进行了手术。老人是临朐县人,刚发现肿瘤时,经临朐县医院医生诊断,认为他应该先进行化疗,等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老人不放心,就到北京的大医院去看病,最终北京的专家也给了同样的治疗方案,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就回临朐县医院治疗。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肿瘤缩小,为手术创造了条件。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后,老人被推出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病人家属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在我们临朐县医院,能有北京的大专家给做手术!”
虽然胃癌手术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目睹了季加孚的整个手术过程,还是让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们感慨不已。其中一位医生说:“季教授是亚洲胃癌领域顶级的权威人物,他的手术非常精细,就像教科书一样。胃癌多发于亚洲,他也代表了目前世界上顶尖的水平。”
36年早诊早治研究 造福临朐人民
临朐为什么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季加孚表示,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30多年前,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由于经济原因,老乡们在制作煎饼时,都是用粗糙的粮食发酵后烙制的,他们感觉面只有发酸了以后,才更容易烙到一起。但长期食用这种酸煎饼、腌制的酱菜,再加上缺少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导致胃癌高发。
36年前北大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临朐,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当地胃癌高发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是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得益于这项科研成果,当地为此专门成立胃癌防治机构,整合县里的医疗资源成立了全县专业工作队伍,多部门协作下,系统地开展胃癌防治研究。并且,多渠道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2008年开展的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完善了防治的技术方案。从2012年开始,利用胃镜精查方法检查,进一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措施。
此次临朐的公益行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在当天查房前的病情会商过程中,医生办公室内,来自北京的专家们举起县医院提供的患者CT胶片时,不约而同地说:“这片子照得真不错!”原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经常遇到很多地方患者带来的影像胶片看不清楚的情况,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足,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而临朐县人民医院自己做的CT胶片,质量非常好,引得专家团队成员纷纷点赞。
临朐县人民医院理事长王乐华说,他们的医疗理念和诊疗水平这几年进步很快,不断精进的背后,与北大肿瘤医院一代代医务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从北京到临朐,现在坐高铁只要3个多小时,可在30多年前,医务人员千里迢迢地赶来,绿皮火车要坐上一整天;下乡的时候,就更艰辛了,往往要坐汽车再换乘马车或牛车才能到达。那时的医疗设备比较落后,不像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子胃镜,最初用的都是纤维胃镜,消毒、诊疗用时长不说,因为乡下经常断电,医务人员下乡时,还要背着沉重的发电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临朐的医疗水平在北京专家的帮助下不断进步,而最受益的就是百姓。通过这些年的早诊早治和宣传,当地胃癌的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医患关系都是相互的
季加孚对患者的好是出了名的。6月22日下午,他带队前往临朐县梭庄村回访。梭庄村是一个小山村,30多年前,因为饮食习惯和结构问题,村里很多人都有胃病。即便因此去世,不少人也没觉得有什么。后来,北京的专家来了,要来给村民免费普查胃病,村民们半信半疑地来做胃镜检查,1999年前后,项目组在普查中先后发现梭庄村多位村民患有胃癌,并为3位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她们康复顺利。几乎每年,专家们都会来村里看望3位老人。听说北京的专家又要来村里了,3位做过胃癌手术的老姐妹早早来到石玉兰家等着。
石玉兰老人今年79岁,她在50岁那年查出来的胃癌,本来家里治不起,没想到北京的专家说可以为她手术,并提供住院治疗费。季加孚询问了老人的近况,老人说现在自己身体很好,家里现在儿孙满堂,还盖起了新房,“那年要不是北京的专家给我查出胃癌还做手术,我早就不在了,哪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每个患者都记得你对他的好,所以,除了追求医学理想,一些小事也常常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季加孚救治的数万患者中,有一位老人是季加孚曾经的病号,每年她都要挂一个他的专家号,目的就是为了见他一面。起初,老伴一直陪着她,后来,老伴去世,老太太去了养老院,现在她派女儿每年过来挂号、见面,拍了照片再给她带回去。每次来的时候,女儿都要转达老太太对季院长的一句叮嘱:“您要爱惜身体,夜里12点前一定要睡觉。”这份感动让季加孚萦绕心头。
任职肿瘤医院院长以来,除了门诊和手术,季加孚还要承担医院大量的行政工作。每周他的挂号名额只有寥寥几个,但每次出诊,医院的特需门诊前,总是满满当当挤着来找他的人。面对等待加号的病人,只要时间允许,季加孚总是很大方——“加、加,全部加!”
季加孚说,好的医疗资源永远是短缺的,如何与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让资源合理配置,是一门学问。人们理解现代科学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依然有所局限,但他们不理解的是,在诊疗过程中,他们没有受到尊重。整个治疗的过程不透明,或者费用过高,这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职业医生来讲,他们本能地会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进行治疗,但是,我们的医生也一定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承受得了这些治疗。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给恰当的病人,这样的医疗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