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红军长征先遣队誓师地 76岁老人讲述当年的故事
76岁的黄维忠经常到家附近的广场散步。他抬头就能看到一座6米多高的纪念雕塑——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红军指战员威风凛凛。雕塑的深色石砖上雕刻着巨幅《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黄维忠骄傲地指着它说:“就是这,我们寨前。”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个光荣名字。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85年前曾来到这里。
黄维忠(右一)等在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参观 新华社 陈泽国 摄 资料图
记者再走长征路近日来到桂东,此地路途高险,山岭奇绝,云雾缭绕。毛泽东在这里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疲劳的红六军团曾在寨前圩稍事休整,用银元向村民们购买食物。黄维忠说,他的岳父陈祥文那时还是孩童,好奇地跑到红军的驻扎地,看见部队从老百姓那里买回一头猪,杀了给伤病员们煮肉。伤员很多,但红军招呼岳父过去,把肉分给他和村里孩子,又把剩下的肉分给村民。“岳父总跟我说,红军好像家里的亲人。”黄维忠说。
“红军突围的消息,震惊了敌人。国民党军展开围追堵截。”桂东党史专家罗健东介绍,红军决定越过耒阳、宜章公路,抢渡湘江,继续西进。
8月12日,部队在寨前圩的河滩上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誓师西征。当日,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之路。“当时要战略转移,肯定要有人先牺牲先探路,探路的队伍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前方的千难万险都不知道,要讲大局、讲纪律,要有不畏牺牲的精神。”罗健东说。
红六军团终于10月抵达贵州北部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长征的序幕”一章记载,“至此,红六军团胜利完成转移任务,并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
6月的桂东,山风习习。金色阳光洒在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旧址上。
75岁的黄汉尤说,去年有一些学生重走长征路,来到桂东,听他讲红军故事。“我要让孩子们记住,我们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