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一条微博1亿转发,这些真正的“明星”贡献一生却无人问津
一亿转发量是什么概念?
微博总共才3亿多用户规模,意味着平均每3个用户就有1个转发过他的新歌视频。
近日,帮助蔡徐坤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
该APP利用粉丝给“爱豆”刷流量的需求,疯狂牟利,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
6月10日,据半月谈报道,北京警方近日侦破一起利用非法App恶意刷量、流量造假的刑事案件。
“一亿转发”是怎么来的?
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报道了流量艺人@蔡徐坤 微博获得超过一亿次转发的事情,有关明星账号微博数据造假的问题和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刷量”是互联网时代流量造假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一条明星发布的微博竟被转发过亿,实在令人咋舌。
上图为该流量明星转发量,下图为某实力演员微博转发量
点开转发页面可看到,绝大部分转发的用户连昵称都没有
相关办案民警表示,这款“星援”APP在粉丝圈内使用极为广泛,用于短时间内刷高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
据介绍,星援APP是一款模拟微博客户端,该APP于2018年7月上线,在粉丝圈内被广泛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该APP直接登录新浪微博账号,充钱开通会员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下绑定多个微博小号,数量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根据充值的钱数,小号的价格也会有相应的折扣。
这也意味着,借助星援APP,一条微博转发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愿意花多少钱,而这也促成了蔡徐坤单条微博一亿次转发的“惊人表现”。
利用“星援”APP刷流量的行为在粉丝圈内被称为“轮博”。
在APP中,如果粉丝看到自己的“爱豆”排名在别人之后,更会发力继续“轮博”。
粉丝文化促使乱象频发
可以说,这场1亿转发的背后离不开粉丝有规模的组织“控评、轮博”。
事实上,粉丝文化现象已成为拉动娱乐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动力。
据了解,粉丝组织会通过网络向粉丝集资,或用于购买偶像的专辑、代言产品、周边产品等应援物品,或为偶像购买生日礼物、租广告牌、做慈善活动等。“几分钟内筹集到100多万是很常见的。”一位明星的粉丝说。
网友声音:
星援APP制作人被拘一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有不少网友认为,此种事就该严查:
也有人觉得不能过分苛责粉丝:
不少网友还认为平台方也应当发力整顿:
曾被央视点名批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光“流量”明星背后的数据造假了。
就在几个月前央视新闻频道以「“惊人”数据的秘密」为题,曝光了部分流量明星的数据造假问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视频中,截取了蔡徐坤的微博头像下8420万次的观看数据,令人心惊!
而早在2019年1月5日,人民日报微博就曾发博,批评明星流量数据节节攀升,数据造假,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嫌疑。
当时微博并没有点名任何明星,可以说是针对整体娱乐圈而言,特别是流量圈。
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在粉丝们如痴如醉,疯狂“轮博、控评”时,有一群人却趟着冰冷的洪水,在雨夜里和时间抢生命。
他们的年龄几乎和流量明星一样大,甚至还要更小。
近日,南方暴雨频发,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许多消防救援人员连夜赶往,现场利用冲锋舟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立即逐户排查搜救,成功将老人、小孩等转移。
他们身担巨责,他们砥砺前行。
你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却应该记住他们逆行的身影。
还有那些默默为国家奉献一生的老科学家、老院士。
你的衣食住行,与他们处处相关,可你却仍旧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他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光宪临危受命,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对稀土进行研究,掌握有效分离稀土的办法。
为了不让祖国的科学研究继续仰他人之鼻息,徐光宪开始了废寝忘食的探索,最终攻克了难关。
▲ 徐光宪
他是王德民院士,一张通过AI修复过的老照片使他红遍网络。
网友们赞叹他俊朗的容颜时,却不知他其实是一位为大庆油田付出了50多年心血的石油工。
王德民从技术员,到技术工程师,再到大庆油田管理局的总工程师,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 王德民
以及那些文物修复师,他们兢兢业业,做着看似枯燥又辛苦的工作。
为了采集到合适的漆,他们会一起在夜里割漆;
为了修复缂丝工艺,她和她的工作团队不能化妆,不能用粉底,不能喷香水,不能做指甲;
随师父修复过《游春图》,退休又返聘回故宫的徐春华;
出身书画修复世家的张旭光;
历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书画修复师杨泽华;
还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用了十年时间,才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冯忠莲女士。
……
这些文物修复大师将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文物古迹。
尽管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尽管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会引起“1亿的轰动”,
甚至在平日里,
你也许不会注意到他们的新闻。
但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用自己的行动散发光和热
照耀你我
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