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地理

北京万宁桥:为中轴线上第一桥 多位学者曾联名呼吁整修

2019-05-23 02:43 北京晚报 TF011

桥河相伴,古韵流芳。要谈北京城的古桥,那必须要从大运河上的桥说起。大运河上的桥,桥上可行人,桥下能容船,即可便捷交通,又能节流防洪,在实用之外更有装饰之功用,可谓是体现了中国古人博大精深的造桥智慧。

万宁桥 傅洋 摄 资料图

作者:李子木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元代水利家郭守敬奉诏兴修大都运河,上引昌平神山(今凤凰山)白浮泉水,修白浮堰,沿昌平山麓,西而折南,一路汇集西山诸水,向东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瓮山泊以下,疏浚金代旧河道,接高粱河,经和义门(今西直门)北水关入城,汇入积水潭(今什刹海三海)。至元三十年(1293年)秋,运河竣工,世祖忽必烈赐名“通惠河”。运河开通,南来的漕船可达积水潭,故今人称什刹海为大运河的“终点码头”。

元末、明初,通惠河上源河道失修湮废,改由玉泉山引水。明初改筑大都城墙,北墙南移五里,由安贞门、健德门一线移至安定门、德胜门一线。西山诸水经高梁桥入护城河,经德胜门西水关汇入积水潭。大都南墙南移一里,由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一线移至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原城南一段通惠河道括入城里,成为废河。通惠河出崇文门和正阳门之间的南水关入护城河。宣德七年(1432年),向东拓展皇城东墙至今东皇城根一线,将皇城外的一段通惠河括入城内,漕船不再通行。正统三年(1438年),在东便门外修建大通桥,并在附近一带修造粮库,大通桥成为通惠河西端的码头。

明代,通惠河仅指大通桥到通州一段河道,因大通桥成,又名“大通河”。由玉泉山向东至大通桥的河道称玉河。清代,玉河、通惠河沿袭明代旧制,通惠河一段仍用旧名,玉河一段延称玉河之余(外),又有御河、御沟、金水河等称呼。民国以后,玉河逐段改为暗沟。 2006年起,重开玉河,恢复了什刹海前海东岸至北河胡同一段玉河。(玉河分两次重开,一是二○○几年,一是二○一几年。)

玉河上大小桥梁很多,而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是北京城里最为古老的桥,更是“中轴线上第一桥”……

一、老北京俗称的“后门桥”就是万宁桥

元代时,什刹海三海名海子,又称玄武池。玄武,北方之神。什刹海在皇城以北,故名。清代于奕正等编纂《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万宁桥在玄武池东,名澄清闸,至元中建,在海子东。至元后复用石重修,虽更名万宁,人惟以海子桥名之。”

万宁桥,单孔石拱,坐落于今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西邻什刹海前海。元代时,桥正名“万宁”,为人俗称海子桥。明代改皇城北门为北安门,清代又改称地安门。万宁桥在皇城以北,又称北安桥、地安桥。皇城北门俗称后门,桥则俗称“后门桥”。什刹海水来自京西,五行西方属金,水名金水,万宁桥又有金水桥之称。桥西有水闸,名海子闸,元成宗铁穆耳元真元年(1295年)改名澄清闸。桥闸一体,万宁桥也称澄清闸。1949年后,普遍称此桥为“后门桥”,其本名“万宁”已经不为人知了。

万宁桥修造时间,史籍只记为“至元中建”。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时在1264年至1294年。今人则称造桥时间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据《日下旧闻考》:澄清闸,“至元二十九年建”。因桥闸一体,今所谓造桥年代,或是根据澄清闸的建造年代断定的。

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城(今北京),准备迁都。大都城的设计,(以)“东南西北四方之中”建中心台,台东建中心阁(今鼓楼的位置)。由中心阁向南,到大都城南墙中门丽正门是一条直线,其间穿过万宁桥、皇城北门厚载红门、皇城南门承天门,这条直线即子午线,经明、清两代至今未曾变动过。今人称这条直线为“中轴线”。万宁桥在地安门和鼓楼之间,正处在这条直线上,今人称之为“中轴线上第一桥”。

清乾隆年间,日本人冈田玉山作画集《唐土名胜图会》,其中有一幅万宁桥图,桥为三孔石拱,中孔宽而高,旁二孔窄而矮。桥面穹窿像“罗锅儿”,如颐和园的玉带桥和绣绮桥。通州城西八里有永济桥,俗称八里桥,三孔石拱,中孔高,旁二孔矮,桥孔与冈田玉山所绘万宁桥极其相似。不同的是,永济桥桥面长而平缓。由此可见,冈田玉山的画应属创作之作,不是写实之作。

历代诗人亦有诗文咏叹万宁桥。元代诗人杨载《海子桥送客》诗曰:“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此去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日下旧闻考》引《杨仲弘诗集》)海子桥即万宁桥,金沟河即玉河。诗人于万宁桥边送客,想到客人船至江南,已是春水溶溶、鸥鸟浮游时节。元代另一诗人宋褧《过海子观浴象》诗云:“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鸂鶒(xī chì)鵁鶄(jiāo jīng)好风景,一时惊散不成群。”(《日下旧闻考》引《燕石集》)诗作描写了元代于海子洗象的情景。元代熊梦祥《析津志》记载:“象房在海子桥金水河北一带。房甚高敞。”金水河在万宁桥下。元代象房当在万宁桥以北、什刹海前海东岸。夏日大象洗浴,当在今什刹海前海。

二、重修万宁桥

明代曾重建万宁桥拱券的上部结构,清代更换过桥栏杆。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筑北新桥至太平桥(今和平里)的北线电车轨道,其时改造万宁桥,降低桥面,横铺桥面石板改为斜铺,两侧辟人行道。

195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万宁桥以下一段玉河改为暗沟,同时检测万宁桥承载力,最终决定保留。(孔庆普著:《北京古代桥梁》)1954年,玉河改暗沟工程完成,河道上盖板,桥和石闸均埋于地下,地面以上只露桥面和两侧桥栏。河道成陆地,盖板上陆续建筑民房和单位用房。改革开放以后,在桥栏后竖起大幅广告牌,长与桥栏相当,高四五米。在广告画面映衬下,桥栏、桥面显得破旧不堪。

20世纪90年代初,单士元、侯仁之、罗哲文、孔庆普等学者专家联名呼吁:“万宁桥应该重见天日”。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市文物局大规模整修万宁桥及其周围环境。8月,整修开工:拆除桥栏广告牌和东、西河道上的房屋建筑,暗沟改回明渠,疏浚河道,修整岸墙,修复桥栏、补配损毁构件。2000年12月,工程告竣,万宁桥东西两侧重现水流,桥身重现原貌。经侯仁之建议、有关部门批准,恢复“万宁”桥名。

今万宁桥桥面正如前述,斜铺石板,两侧设人行道。桥栏望柱各十五根,栏板各十四块。栏板两端望柱外戗抱鼓石。望柱和栏板新旧各异,年代远近显而易辨:表面灰暗、剥落、凹凸不平者最为古老,或是元代遗物;表面洁白光滑、花纹清晰者最为年轻,应是当今配置的;居于二者之间者或为明、清遗物。两侧拱券龙门石(拱券上部中心的装饰)上各设一螭首,俗称龙头,因风化严重,只存螭首的大致外形,刀工刻纹已经漫漶无痕,可见其年代久远。

四角燕翅墙上各设一尊镇水兽。东北燕翅墙上的一尊经长年风雨剥蚀,兽身不辨花纹,兽首面目模糊。据说,这一尊颌下镌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样,是元代遗物。其余三尊鳞纹清晰,脊背线条弯曲流畅,面目狰狞可怖,如“生龙活现”,据说是明代的作品。

桥下玉河,西起什刹海前海东岸,河口处有一座三孔“石”拱桥,表面为石料装修,内部钢混结构。此桥建于2000年,历史家侯仁之为之命名“金锭”,正中桥栏有侯仁之题“金锭桥”三字。玉河北岸有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传为唐建,又有一说为元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是2002年。今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宁桥以东一段玉河,向东转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街北人行道边有东步粮桥遗迹。

桥南原有明、清皇城北门。明代兴建北京城时,北移元皇城北墙,建皇城北门名北安门,清代沿袭明皇城旧制,改北安门为地安门。门殿面阔七间,中三间为“穿堂”。门殿南面东西两侧建平面为L形的“拐角楼”,各二层十四间,拐角在南,两楼对峙如雁翅,故名雁翅楼。

三、万宁桥的传说:镇水兽与“石鼠”

万宁桥四角燕翅墙上各有一尊石螭,孔庆普名之为“镇水兽”。在一些记述什刹海的图书里,普遍流传一则关于镇水兽的文字:1999年修复万宁桥、恢复河道水面工程时,清理出六尊镇水兽,桥东两岸各一尊,桥西四尊。有的描述更为详细:桥西四尊为岸上二尊,水下二尊,两两相对,中间有一颗龙珠,正是一幅“二龙戏珠图”。

据孔庆普记,1950年什刹海清淤时,万宁桥镇水兽只有西北的一尊还在原位,其余三尊埋在河道淤泥里,一尊在东南燕翅墙前,二尊在桥下。孔庆普按镇水兽散落的位置,令石匠将其安放在相应的燕翅墙上,“恢复四角的燕翅上各有一只石雕镇水兽”。(孔庆普著:《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孔庆普所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张必忠著《什刹海的桥》和赵林著《什刹海》记,(:)桥东北岸的镇水兽颌下刻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样。前者附有照片图版。元代有两个“至元”年号。二人所记之公元纪年,前者为1267年,其时世祖忽必烈在位。后者为1338年,惠宗妥懽帖睦尔在位。镇水兽的年代出现分歧。

有一种可能,海子桥原是石桥台木桥面,下部结构连燕翅墙为石构,四角燕翅墙上设石雕镇水兽。至元二十九年,水利家郭守敬兴修通惠河成,其时或其后将木桥面改为石构,亦即史籍所载之“至元后复用石重修”,建成石拱桥。惠宗至元年已经进入元代末期,国力日衰,无力建设,此时为万宁桥装饰石雕镇水兽似无可能。

“筑宫室者,不敢用正,虽皇宫亦用少斜。俗传正阳门城西,埋有石兽。地安桥下,埋有石猪,即为北平之正子午线也。”(张次溪著:《燕都访古录》)在一些记述什刹海的图书里,普遍流传一则关于万宁桥下石兽的文字:1950年,万宁桥下挖出一根四方形石柱,长一丈,宽七八寸,柱面雕有一只三寸多长的老鼠,下面镌楷体“北京”二字,每字四五寸大小,楷体直书。此说附会“子鼠”,却不见史籍记载。

1950年春,清淤什刹海,“万宁桥下的淤泥清至海墁(桥基下面平铺的石板--笔者)时,桥下没有‘北京’二字,更没有石柱子。《北京日报》记者闻讯也来找‘北京’和‘石老鼠’,照样是一无所获。第二天《北京日报》将实际情况予以报道,万宁桥下有‘北京’和‘老鼠’的传说被揭穿。”(孔庆普著:《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700岁万宁桥成免费停车场,市民看着心疼,交管:你找文物部门

万宁桥对北京城规划意义非同寻常 老北京人为何称之”后门桥“?

本周四“双星伴月”,夜空将绽放“歪着嘴的笑脸”

文津楼:与北海琼岛隔水相映,是当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天文专家:今晚头顶最亮的就是织女星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本周日夜空将上演“火星合月”,南大西洋等地还可见月掩火星

“保卫华北”!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红色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