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微信整顿朋友圈打卡,多平台调整相关条款,专家也提了些建议

2019-05-16 09:19 北京晚报 TF011

“朋友圈终于清静了!”微信安全中心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让英语流利说、薄荷阅读、火箭英语等多个英语学习平台刷屏般的打卡不复存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打卡行为并未因此销声匿迹。除了英语以外,还有不少诗词背诵、运动健身等平台加入打卡大军。

打卡必须所有人可见 要将朋友圈保留到返现为止

“听XX讲英文故事第6天,孩子又学会了三个单词!每天进步一点点~”昨天晚上,打开微信公众号,陪儿子冬冬听完一段英语故事的音频,林薇的手机屏幕上自动弹出一句“恭喜收听完成,分享图书,完成今日打卡任务”的提示语,她熟练地按要求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尽管微信出手整顿,但这里的打卡仍然在继续。

“刚开始是看到朋友圈有人打卡,点进去试听以后觉得还不错,就通过长按识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到一个英语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林薇在“我的课程”中选择“双语故事磨耳朵”,随即进入英语故事电台。“一上来就是新手任务的介绍,每天听完一个指定故事,要分享到朋友圈打卡。按照奖励规则,累计打卡21天,可以领取故事CD和贴纸组成的大礼包,累计打卡7天和14天,也都会有神秘礼物。”

林薇发现,这些打卡只能算入门,成为线上图书馆会员以后,还有“100天亲子阅读训练营”等待报名,选择孩子所在年龄段以后,可以添加班主任微信加入学习群,获取课程学习资格,“120天内累计完成100天打卡,能领取一套实物绘本,但前21天打卡不能中断,否则要从第一天重新开始计算。”

在赵婷看来,100天的打卡也不足为奇,她已经给女儿报名“210天诗词精读学习计划”,内容涵盖135首中小学必背古诗词和75篇诗经、诸子百家、史记、汉乐府等推荐背诵篇目。“参加要交129元押金,每坚持45天打卡,就可以获赠一套图书。如果完整坚持210天打卡,129元押金就将全部退还,听起来还是挺诱人的。”

不过,赵婷发现打卡要求也相当苛刻,“每天学习满10分钟,在朋友圈打卡必须所有人可见。据说还有人工核查数据,所以要将朋友圈打卡保留到收到返现为止,届时以朋友圈实际打卡条数为准。”

事实上,朋友圈里的打卡并非只有学习。两个月前,立志减肥的程磊在朋友推荐下,加入了运动打卡计划。填写完身高、体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后,程磊又在平台上进行了在线身体测试,支付完相应费用,他拿到一份量身定做的运动项目列表,“刚开始劲头还很足,每天都坚持打卡,看到上面的完成天数、累计消耗和训练时长,也觉得挺有成就感。但后来有应酬中断过,就一连好多天没再管。”面对平台定期推送的提醒,程磊从起初的负罪感满满逐渐变得麻木,“说到底,还是在于自己是不是真有决心和毅力,不然再多的打卡也会流于形式,很难起到多大作用。”

契约金成打卡圈惯用策略 屡屡曝出暗藏陷阱

除了在朋友圈晒记录以外,打卡还有不少新玩法。如今,张璐已经成为三个圈子的打卡成员,“有小程序专门做兴趣社群,上面有外语、阅读、生活、艺术、运动等好多门类,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加入,也可以创建个圈子当圈主,带动别人进来一起打卡。有的圈主已经拉了上万人,这就有了创收基础。”

其中,契约金模式成为圈主们管理打卡圈的惯用策略。参加打卡契约的成员,每人必须上交一笔契约金,如果完成目标失败,将会损失全部契约金。如果完成目标,不仅能拿回自己的契约金,还能平分别人输掉的契约金。在张璐看来,这样的机制对于像自己这样惰性大又“抠门儿”的人来说,多少还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时候想偷懒,可一想到还要损失钱,就又觉得还是应该坚持一下。”

像张璐这样每天“赌钱”打卡的不在少数。前段时间,周洋便加入了“早起打卡分钱”的活动。按照规则,用户需要支付一定金额作为挑战金,每天晚上12点之前可以报名,参加第二天的早起打卡挑战赛。早上5点到8点进入活动页面,系统会提示打卡成功,“一旦报名,就不能再退出,错过打卡的话,只能把钱分给别人。”

“不光是早起能打卡分钱,运动也可以。”每天晚上,周洋还会收到每日运动打卡健步挑战赛的提醒,“每天达标步数有3000步、5000步和8000步,挑战天数则从1天到7天不等,契约金少则2元,多则70元,预计收益从2.03到84元不等,按照投入契约金的多少来划定收益的比例。邀请好友的话,还能获得一张复活卡。”

然而,看似是监督用户、“一边养生一边赚钱”的活动,却屡屡被曝出暗藏陷阱。据了解,有的平台无故跑路,导致用户投入的契约金直接损失;也有平台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用户钱财。此前,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曾经通报,该局破获了一起与“早起挑战分钱”有关的特大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在收到微信用户的挑战金打款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篡改后台服务数据、减少打卡用户分红、瓜分用户保证金的形式实施诈骗。

记者搜索发现,一些类似微信公众号已因涉嫌欺诈行为而被封号,但仍有许多打着“分钱”旗号的打卡在运转,普通用户难辨真假。

专家建议

平台应保障用户权益 探索新的引流和盈利模式

“用户在朋友圈‘打卡’,有点像社交电商模式,目的是利用人脉快速“拉新”,降低推广成本。”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有数据显示,当前企业或平台在线下要获取一个新用户,成本至少达到8元钱,最多几十块钱。一些平台或软件为了省下这些钱,便鼓励用户“打卡”,结果在督促自己的同时,有时候也骚扰到其他用户,甚至是恶意分享、病毒传播。微信之所以会出手整顿,一方面是出于商业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用户权益考虑。

在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看来,鼓励用户“打卡”,除了一些创业型平台或企业降低获客成本之外,还有资本“讲故事”的需要。“成本怎么控制,如何传播,往往是融资或者上市时候考察的关键点。这些平台可以声称,别人需要通过广告来获得用户,而自己则可以通过用户裂变来实现推广。”

“只要平台还在,就应当履行或兑现当初的承诺,不能因为微信采取整顿措施,叫停朋友圈打卡,就拒绝给用户返学费或送实物。”朱巍认为,对于被微信“点名”的平台而言,目前应着手保障好用户权益。“平台一定要明白,依靠这样的引流模式发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路很难走远。社交只是其中的重要属性,能够锦上添花,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建议,今后相关平台或企业可以考虑更多通过用户“点对点”的形式来“拉新”,“具体的营销策略需要做出调整,寻找其他渠道来解决问题,比如长按存图分享、保存到本地论坛或保存到手机,而后再来分享推广等。”

李易则认为,微信限制一些平台的诱导分享行为,意味着蹭流量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创业的门槛也更高了。未来,一些创业型平台或企业应当调整思维,探索新的引流和盈利模式,同时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和运行规则,必要时可以跟微信等协商谈判。“举个例子,像去租店面或铺位开一个卖场。以前有免租期,现在则要付出一定成本,进而思考如何尽可能发挥出‘卖场’和‘铺位’的价值。更大的创新,可能也是在这样的现实下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李松林 值班:辛宏

分享到

通州有条网红路,打卡人数众多,把路都卡死了

不同教育机构标准不一,孩子每天的时间全耗打卡上了

盖章打卡兑换图书 近50家实体书店点亮北京夜色

朋友圈续费打卡课程不返学费?微信:薄荷阅读等涉嫌违规!

全国150余位家长参与“戒吼”30天:竟无一人坚持下来

车祸后弃车去打卡 网友:看来全勤奖很重要

够狠!华南农大使用指纹机打卡考勤 再无人逃课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