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草长莺飞杨柳新,最是一年风筝季,回忆童年好心情

2019-04-19 11:09 北京晚报 TF022

风筝又称纸鸢。北京的春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闷了一冬天的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春装,站在郊外空旷地儿,仰首望天,春风拂面,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舞,那真让人心旷神怡。

何大齐 文并绘


我小时候风筝都是自己糊制成的。几个小伙伴协同动手,先找竹棍劈出细细的“竹批儿”——它的弹性韧性好,可以煨烤成弧形,重量又很轻,是做风筝骨架最好的材料。我最拿手的是做“沙燕儿”。它的要求是“上平直要坚硬,下扁软要随风”。按顺序扎制圆头、宽翅、剪头尾,一个燕子的形状就出来了,上面绷好糊窗户的白纸,待干后就开始画。那时流行一句话“南城黑锅底,北城大沙燕儿”。这是说南城居住的穷人多,买不起颜料就用锅底灰画黑白的,两色分明,正像燕子本来的模样,飞在天上也很夺目好看。我喜欢画彩色的,从燕子头开始,像画京剧脸谱一样,勾天灵,画大眼,任自己想象,还在膀窝、腰节、剪头尾上加各种吉祥图案,老远一看,既像披红掛绿的燕子,又像戏台上的将军。

有街坊小点儿的孩子看了也闹着要,我们就给他们做“屁帘儿”,那就简单多了。那时北京的冬天很冷,又不像现在有尿不湿,怕小不点儿拉尿,都穿开裆裤,露肉透风,所以弄块方布系在腰上,落下在屁股后面挡风,所以叫“屁帘子”。家里的破竹帘子抽下的“竹批儿”正好用上,两根截好长短,一交叉绑好,四边纸条糊结实,尾巴再粘上纸条就齐活了。最后捆好母亲给买的小线儿,在微风的陪伴中,全院儿的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向城外进发。

出城就是郊外了,在风和日丽晴空下,手里拿着自己做的风筝,心里甭提多美了。那时也沒有什么公交车,到哪儿都是走着去。一队人马说说笑笑,从西四到阜成门,没多远就出城了。现在人讲养生,什么日光浴空气浴,我看能到野外多走走,晒晒太阳,放放风筝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城门外的庄稼大部分还没播种,到空地上先抓把土向上一扬试试风向,然后开始拉绳逆风奔跑。喊啊!跑啊!把手中的线一点点松开,回头看看,眼见着自己的风筝越来越高,真像一只彩燕在空中翱翔,在蓝天下摇曳,心情的愉悦真是无法形容了。中国有句谚语说“鸢者长寿”,这话太对了,拉着风筝甭说行走奔跑是健身,就是放起来站定轻挪步,仰望蓝天,极目远眺,看那朵朵白云轻飘,目追风筝飞舞,什么心情烦恼,颈椎病早已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专注、恬静、优雅、惬意,真是“思飘云物外,人入画图中”。春天放风筝,那就是我们北京人的嘉年华啊!

据说有的地方风俗是风筝飞高后剪断线,任它自由飞去,象征除病去邪。那时我们可舍不得给它剪断了啊,收了带回家,不定哪天还要玩呢!傍晚,城内炊烟升起,在京西送煤的驼铃声声中,在大人的再三催喊呼唤下,我们才小心翼翼,恋恋不舍地收线回家。玩耍了大半天,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回家的路上还不停地叽叽喳喳评比高低、交流经验,还要为下次的出行做准备呢!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天桥上放风筝别只顾自己高兴,别见风筝线细易伤人,更要小心行人

在这些地儿放风筝?太危险了!如酿意外必须担责

放风筝、赏春花、种绿植 北京20家公园推出27项游园活动

男子用钓竿放风筝 引民众争相观看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