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盛宴与饕餮大餐:美术馆里的画与音
第一次在美术馆里唱歌,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这个美术馆又是我准备用两年时间慢慢欣赏的博物馆之一,竟情不自禁地憧憬着这场演出,还期待着它将会带给我的,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我只参加三首歌曲的合唱部分,故而其他时间可以看展览,和着歌声,给眼睛一个“暴饮暴食”的机会,留待日后慢慢消化……临走时,再看一眼高高的穹顶,竟涌上余音缭绕的情结……
作者:张佼
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读书时,和学校的女声合唱团在美术纪念馆有一场演出。这场演出是为了纪念美国女画家乔治娅·奥·吉弗(Georgia O'Keeffe)巡回画展而举行的一场活动。本来我对这类演出不大感兴趣,但第一次在美术馆里唱歌,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这个美术馆又是我准备用两年时间慢慢欣赏的博物馆之一,竟情不自禁地憧憬着这场演出,还期待着它将会带给我的,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古典建筑风格的主厅四周挂着三五平方米的巨画,厚重的画框上配着繁缛的雕刻,大厅内女声合唱团清晰而有层次的歌声在穹顶里回荡。我只参加三首歌曲的合唱部分,故而其他时间可以看展览,和着歌声,给眼睛一个“暴饮暴食”的机会,留待日后慢慢消化。观赏馆藏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试图用正在学习的法国印象派钢琴作品来给面前的画配音;自制的音、像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强烈的冲击力。我好像还开了窍,把课堂上教授提到的踏板的运用与画中颜色的层次联系起来,重新用视觉认识踏板——这“钢琴上的调色板”的作用。画有前景后景,同样,音乐也分不同层次,画前的我因为想到这些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重合之处,还有点沾沾自喜。
因为对绘画知识较为缺乏,我给了莫奈——这位唯一我了解一些的画家以充足的观赏时间。印象最深的一幅画是伦敦雾天里的一座桥,一座古老的桥横跨在整个画面上,莫奈选择偏红色作为整幅画的底色,来充当雾的颜色。我试图按教授所讲的“走进画里”,“站”在桥的不同角度上欣赏雾天笼罩下的景色。画旁的展签写道,对雾钟情的莫奈是在法国的画室里完成的这幅作品,因此画上不仅记录了画家当时眼中观察到的场景,也融入了他印象中的记忆。看得太过入迷,以至于“画中”的我差点错过了下一轮的演出。
除了印象派画作,美术馆里还展示有东方文化的结晶,例如丝绸画、唐三彩、陶瓷器等,而菩萨石像、耶稣题材的油画巨制、古希腊雕塑的同室展陈,将几千年来并存的东西方文明汇合起来,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观赏。
目前,古典音乐和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日趋频繁,不仅和艺术馆、钢琴制造商等建立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还拓展到了银行,品牌车领域。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就曾联手美国银行推出名人系列演出季,目的是把不习惯坐在音乐厅里听音乐会的非固定观众群拉入到古典音乐的领域来。换句话说,就是以新颖的方式,给观众一个更容易认识古典音乐的机会,让古典音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此外,台上台下都紧绷着脸的音乐家们已经不太常见了,他们都尽可能地出席签售仪式,公开彩排,参加演出前后的访谈、观众面对面等交流活动。本来嘛,作为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怎能因为加了“古典”两字就把人拒于千里之外呢?这违背了音乐作为一种交流媒介的初衷。
又用眼又用耳的,上来了新鲜劲儿自然就忘了累。一晚上过去了,曲终人散前,罗彻斯特的观众热情地走过来表示谢意,并对当晚音乐家们的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再承诺下次演出一定会光临。我这个滥竽充数的,也因观众礼貌的夸奖,充分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满足感。这,都源于台上和台下的持续互动。
临走时,再看一眼高高的穹顶,竟涌上余音缭绕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