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南长街、什刹海、大栅栏……北京老城区以后都要这么“改”!

2019-02-19 14:46 北京日报 TF021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千百年的沉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底蕴深厚、独一无二的北京。为了体现首都风范、强化古都风韵、展现时代风貌,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旨在从技术上规范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在风貌保护与更新中的“宜”与“忌”,使街区在具体规划、设计及建设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据了解,该《导则》已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市民可到网上查询《导则》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献策。

保护老城区特有风格和底色

据了解,该《导则》的适用范围为北京市老城内的33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南长街、北长街、什刹海、大栅栏、鲜鱼口等区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占老城总面积62.6平方公里的33%,占核心区92.5平方公里的22%。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他需要成片保护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保护好北京老城这张‘金名片’做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说,老城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集中体现区。

在传统上,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天际线呈现一种平缓有序、水平延展的状态,街区内以1至2层的胡同四合院建筑为主,多数建筑体量不大,有规律地散布着宫殿、府衙、坛庙、寺观等较为高大的建筑。街区整体色彩则以青灰色为主,点缀以金黄、红、绿等较高等级的建筑色彩和浓荫密树。这是北京老城区特有的风格和底色,是应该保护的部分。

但街区不是“文物”,它是活的、动态的,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更新和改造的需求。那么,保护与更新,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握?具体怎么执行?就需要一个专业的技术导则来规范和引导,否则就会出现过度粉饰、风格不一、私搭乱建等现象,破坏老城的原有风格和韵味。在这种背景下,《导则》编制出台。

据介绍,东城区史家胡同45号院落展开公共空间提升时,就是按照《导则》的思路去做的。

为保护该院落原有的风貌,老物件尽量复原,比如修缮院内破损严重的垂花门时,根据修缮前垂花门上残留漆片保存的色彩信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黑红净”的彩画做法,用烟子油与红土烟子油进行彩画,复原了老北京四合院朴素、典雅的风格。

在“保护”的同时,为了便于居民推车进出,设计师在街门、垂花门门道台阶等存在高低差的地方,巧妙地设置了可移动的木制坡道,从而避免因设置无障碍设施影响建筑风貌,做到了保护与更新和谐并举。另外,他们在地面整修中还恢复了部分院内绿地,通过居民认养的方式种花、种菜,开展院落绿化,让小院又恢复了欣欣向荣地活力,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大提升。

非物质要素纳入保护范围

北京日报记者在《导则》中看到,在内容上,《导则》采取了整体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的思路,分“街区整体风貌保护”、“建筑风貌保护、控制与设计”、“街巷空间及附属设施”三个层次进行风貌保护和控制,并按类别归纳了10项“保护要素”和10项“整治要素”。

在“保护要素”中,侧重于强调街区内各类有保护价值的元素,特别是街区天际线、整体形态特征和色彩基调、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等整体风貌方面的元素,另外,在其他方面,除了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和构筑物、街道和胡同肌理、历史水系、古树名木等物质要素之外,《导则》还将街区功能、人口构成和社区结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物质要素系统纳入了“保护要素”的范围。

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传统上以居住为主,根据非居住功能所占比例的多少,街区按照整体功能的类型可分为居住类街区和混合类街区两大类别,《导则》强调了对这一功能构成的延续,在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同时,确保合理生活服务功能的保留和提升。

在“整治要素”中,重点关注街区改善、更新工作中的风貌控制。主要包括街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违法建设、地下空间利用、出行方式和出行环境、市政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街区绿化、地面铺装、景观设施、公共艺术、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牌匾广告和公益宣传、建筑外挂设施、街区照明等方面,内容非常全面、细致。

记者注意到,为了更适合公众和基层部门的理解和使用,这个《导则》对相关规定采用了大量图例的方式进行解释,并在推荐的图例方案上标示绿色“对勾”,对不恰当的图例方案上标示红色“错叉”,让人对“好坏对错”一目了然。

比如东城区东四四条、礼士胡同等处进行街巷整治时,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沿街建筑墙体、影壁等采取保护性的整治措施,剔除多年叠加的贴砖、抹灰等附加面层,复原传统青砖墙面,并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修补,部分恢复了沿街建筑的传统风貌。

另外,东城区东四四条等处通过调查、考证,并在征得院落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在胡同沿线街门修缮时复原了部分“如意门”门楼传统的“黑红净”彩画做法,局部恢复了胡同的历史风貌。这些做法都是《导则》中提倡的,在相关图例上,都标示了绿色“对勾”。

该《导则》的主要起草者,北京工业大学惠晓曦老师解释说:“在具体操作时,这些画‘对勾’的图例展示的方案并不是强制性执行方案,而是指导性方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主要强调和谐。因此即使有了标准,也不是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而是鼓励设计师在规范的基础上,能设计出更走心,更和谐,更具特色的高品质方案。”

街区保护与更新并举

建筑风貌的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在内容上着重对其进行了规范。

按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建筑的标准进行建筑保护价值的分类,系统提出了街区内建筑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饰、更新中风貌控制应遵循的详细规则。

此外,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建筑设计和建设行为,专门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仿古建筑”风貌控制、建筑的内外装修或装饰、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比如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四合院建筑的外部油漆彩画,传统上较为低调、朴素,极少出现大量绘制苏式彩画等装饰性过强的做法。因此,虽然苏式彩画非常漂亮、精美,但在建筑修缮或改善时,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将其用于建筑外部。

《导则》在编制中也非常注重合理平衡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各项改善措施提出了风貌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做到保护与改善的有机结合。

例如,历史文化街区内鼓励设置无障碍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但设计方案应采取不影响传统风貌的形式,并充分考虑街区的空间特点。在这方面,有些街区也做出了示范性案例。

西城区佟麟阁路等处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边缘可利用空间,建设了灰色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疏解停车占道和解决胡同停车问题,缓解人车冲突,降低机动车停放对胡同交通和街区风貌的影响。白塔寺、前门等地区将电力、电信等市政箱体尽量设置于胡同内的隐蔽位置,并采取较为简洁、朴素的遮蔽措施,有效降低市政箱体设置对街区风貌的影响。

《导则中》还提倡,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有限,但也建议适度绿化,只不过要求绿化应符合街区的风貌特点,尽量采用“分散、多点、小规模”的方式,并种植北京地区常见的牡丹、月季、菊花、石榴、海棠等花木种类。

“本质上,这是一个全面、专业、规范的技术性导则,不是管理办法,不涉及相关政策与管理,它主要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要尊重历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让居民生活更舒适。”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也就是说,通过《导则》的规范,最终是要让胡同生活精致起来,为当地居民留住‘乡愁’,让人们感受到北京的古都魅力。”

附:《导则》的具体适用范围

截至目前,正式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共43片,其中,适用于本《导则》的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共33片,具体范围如下:

第一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1. 南长街 2. 北长街 3. 西华门大街 4.南池子 5.北池子 6.东华门大街 7. 文津街 8. 景山前街 9. 景山东街 10. 景山西街 11. 陟山门街 12. 景山后街 13. 地安门内大街 14. 五四大街 15. 什刹海地区 16. 南锣鼓巷 17. 国子监 - 雍和宫地区 18. 阜成门内大街 19.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 20. 东四北三条至八条 21. 东交民巷 22. 大栅栏 23. 东琉璃厂 24. 西琉璃厂 25. 鲜鱼口

第二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26. 皇城 27. 北锣鼓巷 28. 张自忠路南 29. 张自忠路北 30. 法源寺

第三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31. 新太仓 32. 东四南 33. 南闹市口

 

来源:北京日报公众号

记者:陈雪柠 监制:王祎

编辑:张力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北京东城区入学政策发布!非本市户籍符合条件将电脑派位入学

“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献血”东城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年底前,北京东城垃圾分类将实现全区域、全流程实时监管

“家底儿”亮出来!东城区107家部门集中公开决算信息

北京东城区小升初分三批次派位:志愿同时填报 录取同时进行

北京东城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打造又一处未来森林公园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东城区“样本课”“发光标”齐登场

北京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巧媳妇”赛厨艺 邻里共享亲如家人

车位挖潜、胡同禁停……今年北京东城缓堵走这6步棋

故宫文创系列产品首次进驻地坛庙会 冰雪互动成龙潭庙会最大亮点

北京东城区街道全面“大部制”改革 选派社区专员解决百姓难事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