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淡了?现在吃饭比过年还花哨!红包都在微信发
都说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很多时候这种“淡”的感觉其实是来自于“变”。原本熟悉的那一套,现在变化了。以前的时光,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就是年味儿,热热闹闹的春晚是年味儿,分散的大家庭凑在一起是年味儿,拜年发红包也是年味儿。
都说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很多时候这种“淡”的感觉其实是来自于“变”。插图 冯晨清
而现如今,平常吃饭比过年还花哨,抖音上的短视频比春晚还闹腾,亲戚朋友也有了各种群,连红包都是在微信里发的。加上今年的“禁放令”一来,除夕夜里安安静静,如果不是手机里突如其来的群发消息,大概连零点倒数都一并错过了。
做学生的时候,春节是寒假里的一个逗号:前半段可以撒开了玩儿,过了春节离开学就不远了,得猛补作业,春节是寒假最后的狂欢。上班这几年,春节就成了一年里的少有逗号:突然之间可以短暂休息几天,自然不想被纷繁的信息所打扰。一年到头,总得有个身心自由的片刻吧?
当然,平常的工作的这份辛苦,父母往往看不见——明明是外出采访,他们认为你是出去玩儿;明明在家辛苦赶稿;他们以为你是在上网闲扯。熬夜通宵写稿之后想睡个大懒觉,更是万万不可——“快中午了还不起,到底吃不吃午饭了?”
过年少不了串门。于我,串亲戚总属于“陪坐”的那一小撮:大院儿里长起来的父母一辈们聚在一起,喝茶打牌嗑瓜子,作为独生子女的小辈儿们也凑成一堆儿,果汁薯片游戏机,泾渭分明,互不干扰。好在家里的亲戚们都十分开明,像“年终奖拿了多少”、“有对象了吗”这类教科书级的尬聊,倒是一直没有出现。
大年初四,一家人趁着春节去国家博物馆排队观摩“伟大的变革”特展。我和母亲是头一次来,父亲是第三次来,可兴致却不减。父亲是个“地铁人”,对着展览中地铁的老照片看了又看,却也看走了眼——“一眼没看出来,这张原来是老前门站啊?变化太大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南河沿,父亲指着道路两旁的老胡同,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南河沿把口那块原来是一片平房,郑叔叔家原先就住那儿。”、“路西原来是个中学,我和你佟叔叔当年就在那边读书,现在成知名幼儿园了。”、“那时候几个小伙子顺着电线杆就爬上红墙了,现在谁敢啊。”……一谈起过去的事情,这个平常沉默不语的中年人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总是说个不停、讲不过瘾。
“这是最好的时代”。时光在走,步履不停,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但记忆却永恒未变。岁月总是来来往往,送走闲散的春节,接着又会迎来忙碌的新一年,未来不管如何,就让它自然地发生,然后接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