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流行背后是精神需求的提高 高雅艺术走向大众让生活更美好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典音乐因其高雅,往往与“小众”紧密相连。最近几年,交响乐在一定范围流行起来,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在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系列音乐会中,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等名团相继登台,杜达梅尔、蒂勒曼、巴伦博伊姆、泰米尔卡诺夫、帕帕诺、阿什肯纳齐、郎朗、穆特等国内外名家纷纷亮相。多场音乐会未演先热,一些场次刚一开票就被抢购一空;有的音乐会因为“一票难求”,现场还采取了加座等措施。国际一流乐团踊跃来华、呈现精品,为国内演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舶来品”的交响乐,为何能在中国收获众多粉丝,特别是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客观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相关演艺市场从无到有、日臻成熟,音乐会的市场运作、营销模式与时俱进,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演出平台,也日益得到世界一流乐团的认可。这些,都为交响乐的推广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的需求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在物质更加充盈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以交响乐为代表的高雅艺术的发展,正是人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欣赏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生动注脚。
从更宽广的视野去观察,古典音乐、高雅艺术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得益于我国文化事业的长足进步。随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健全,一些文化企业和文艺院团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艺术的普及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前不久,某网络直播平台举办音乐季,邀请6家国家级艺术院团的艺术家定期驻场演出,尝试推广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互联网+艺术”的创新模式,让手机直播间变成“网络大剧院”;6场演出的累计总观看人次超过1500万。这启示我们,只要永葆创新精神、涵养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思维,善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应用,就能为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的传播和创新开掘更广阔空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将进一步激活文化演艺市场,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更好的公共文化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珏
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