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言论上了11月“科学”流言榜 外卖真的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脑卒中是老年病,跟年轻人没啥关系?“速食包”外卖不安全……昨天,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11月“科学”流言榜,对上述一系列谣言进行辟谣。
谣言: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
辟谣:“酸碱体质”是个伪理论,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人体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血液变成酸性。
谣言:我们吃的外卖很多是用“速食包”简单加工而成的,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辟谣:只要是规范制作、运输严格,速食包的食品安全风险远小于门店现场制作菜品的风险。餐饮业最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微生物,速食包在前端是热加工,到门店还要做复热处理,食物经过充分加热,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而且速食包的模式使得参与食品制作的人员减少,食品安全风险自然也会减少。速食包主要的风险来自包装,比如用的塑料袋是否是合规的材质,有没有塑化剂污染等。其次是物流和仓储环节的风险,因为如果温度失控,原料(尤其肉、蛋、水产)可能会变质。
谣言: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有毒,哪怕少量泄漏到食品中,都存在安全隐患。
辟谣:在密封食品包装中,脱氧剂可防止食物腐败,一般的脱氧剂毒性不大,少量的脱氧剂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应用范围最广范的铁系脱氧剂成分安全,虽不能食用,但也不可怕。
谣言: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证摄入适当的营养,又能减去多余的脂肪,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辟谣:不吃晚饭,短期内只能快速减掉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减得不多;不吃晚饭,会让第二天早餐时摄入更多热量;同时大脑会误以为正处于饥荒的危险中,为此会调节激素,降低甲状腺激素,使人乏力、萎靡、发冷,还会
升高皮质醇,抑制免疫力,让人更容易生病。
谣言:脑卒中是老年病,跟年轻人并没有多大关系。
辟谣: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得脑卒中,发病也无关性别。如今,脑卒中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有家族史的年轻人。年轻人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及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等可能导致脑卒中;老年人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脑出血。
谣言:重庆大巴坠江前,司机在与女乘客争执中,多次扭头转身,产生“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误以为车辆在右转,于是急打左方向,酿成惨剧。
辟谣:物理学中不存在“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个概念,普通人在路面驾驶汽车,不可能身体和头部围绕着不同的旋转轴进行转动, 引发“科里奥利错觉”这个问题。
谣言: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宇宙墙”,我们的宇宙被一堵墙包围着。一种可能是,我们是由某种更高的文明培育起来的试验场。
辟谣:这完全是一则假新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们就在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由许多星系组成的、长条形的大尺度结构,这种结构并没有什么太神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