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中秋拜月迎“兔儿爷” 北京特色民俗兔儿爷如何传承?

2018-09-21 10:48 北京晚报 TF016

最能代表京味中秋特色的民俗就是“兔爷儿”了。明人纪坤在《戏题》里有云:“京师中秋节, 多以泥抟兔形, 衣冠踞坐如人状, 儿女祀而拜之。”足见,中秋节拜兔儿爷,是自明朝就有的习俗。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

兔儿爷,作为老北京人最喜欢的民俗之一,已经风靡了四百年,如今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特别是,由于造型多样,祭月完成后,兔儿爷也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就像老舍先生曾形容过的:“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的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的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的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如今,“兔爷儿”除了留存在老北京人心中,在这一代孩子心中也有了印象。最近,我在史家小学内就看到一堂别开生面的民俗课。讲台之上,是北京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讲台之下,则是40名首次拿起笔学着给兔儿爷彩绘的学生。

“兔儿爷作为北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祖籍河北的张忠强,上世纪50年代全家迁入北京,落户琉璃厂地区,爷爷、父亲都是手艺人。如今,他在杨梅竹斜街的“老北京兔儿爷”的门店,依然在继续着文化的传播工作。“用北京话说,这里的门店就是亮个范儿,让感兴趣于兔儿爷的年轻人,甚至外国朋友能来这里彩绘一尊兔儿爷,感受中国文化。”张忠强说。

“三分坯,七分绘”,说的就是兔儿爷的制作。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的,先要挖泥、取泥、溜泥,把泥弄熟到不粘工作台,再放入两面模里,可以根据不同作品放点棉花、麻之类的辅料。大致成型后要用水修坯,刮去毛刺和多余的泥,还要扎耳朵眼儿。阴干五六天后,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在身上刷层胶水,才开始上色。兔儿爷的神韵,就全靠这彩绘和开脸点睛。同时,兔儿爷多以神兽为坐骑, 不同的坐骑有不同的吉祥含义。麒麟代表“麒麟送子”、瑞虎能“驱邪”、大象寓意“吉祥如意”、葫芦则是“福禄”的谐音,每一种都颇有说头。

“为了争取更多孩子对这项民间技艺的喜爱,我在延续着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传统绘画手法之外,也引入中性颜色,并在造型上增添可爱、慈祥的元素。”张忠强告诉我,这两年,他很开心地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愿意来杨梅竹斜街买兔儿爷,甚至愿意拿出半天的时间坐下来学习制作兔儿爷。

作为第五代继承人,张忠强很希望能寻找到年轻的传承人,把这门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去年,我招募了13位志愿者,但很遗憾,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传承人。没关系,我还会寻找下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编辑:TF016

分享到

北京:提前做好“两节”假期疫情防控准备,预防新冠、流感等叠加风险

10月1日至4日加班发3倍工资,其他几天怎么算?人社部明确了

七夕中秋重阳为啥集体“迟到”?国庆中秋双节同过下次再等11年

天坛公园特色文创两天卖了12万元,大福神摆件等成“爆款”

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预计超30万人进公园,游客最爱逛颐和园天坛

欢庆中秋佳节!圆明园重现黄花阵游园习俗,金融街上演灯光秀

香港举办中秋彩灯展,主展是近百米长、手工扎制的金龙彩灯

“卢沟晓月”照亮中秋夜 众多市民来此感受燕京八景之一

中秋月圆“人难圆”,风波中的香港家庭,令人唏嘘……

尝非遗月饼,赏自编节目,北京平谷人的中秋节这么过!

泡沫箱,旧雨伞,礼品盒,这里的居民就地取材制成2500盏花灯

“圆月”照进园博园  中秋节带您共赏“卢沟晓月”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