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怎能不知甲骨文丛书?好看的学术书能让专业文章通俗易懂
在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分类下,提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译丛,读者想到的或许会是封面上“M”的含义——Mirror(镜子),通过了解外面的世界进而看清自己;提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读者想到的会是介绍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书系;那么,提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丛书,恐怕读者首先反应的会是“世界史”,甚至还出现了“读历史怎能不知甲骨文”的说法。
从2013年1月推出第一本《罗马帝国的崛起》至今,不到六年的时间,甲骨文工作室已经持续出版了124本人文社科类书籍。“预计今年年底会超过150本。”团队负责人董风云说。能持续稳定地策划翻译出版如此大体量的学术丛书,最好的销量达到每本销售十几万册,甲骨文丛书可以说是学术作品领域的畅销书了。
在甲骨文工作室成立之前,社科文献出版社一直以学术出版著称,风格偏传统。其时,比较具有普及性的、视角新颖的人文社科类著作也少见于市场。2010年左右,董风云、段其刚和冯立君三位年轻人想要做一些突破,改变读者对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固有印象,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一开始,甲骨文工作室并没有想一定要做学术类或是世界史类的书籍,凡是“文本上有突破的”人文社科类作品,他们都想做。推出几十本之后,风格和定位随着读者的反馈和对自身的认知产生了变化。以“世界史”为主题的作品凸显了出来,成为甲骨文丛书中最受欢迎的代表。这样一来,甲骨文丛书的内部就分化出了“典型式的甲骨文著作”,既有严肃的学术性,又有通俗的可读性的叙述史。
但是,甲骨文丛书显然不等同于世界史。在甲骨文团队未来的出版计划中,还会有更多国内的佳作,甚至是虚构类的作品出现。
走进书店,甲骨文丛书的封面也总能迅速地抓住人们的视线——从《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天国之秋》《金雀花王朝》,再到近日出版的《空王冠》《左道》……或色彩艳丽,或图案繁复,装帧风格貌似不统一,却呈现出整体的视觉冲击,作为学术类书籍,甚至有些“过于漂亮”。当我们忍不住捧起一本翻开阅读,又能感受到其中严肃的学术态度和叙述方式的有趣。
甲骨文丛书缘何能成为“学术畅销书”?董风云的回答很简单,“其实我们就是想做‘好看’的学术书,让专业文章通俗易懂”。面对广大普通读者,他希望学术作品可以卸下深沉,露出既严肃又活泼的面孔。
相关阅读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英)罗杰·克劳利 陆大鹏 张骋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这部史诗般的“地中海三部曲”中,罗杰·克劳利刻画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71年勒班陀战役前对东地中海的争夺战以及威尼斯帝国的兴衰。作者是出生于英格兰的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多年时间里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对其历史文化、航海史和亲历者历史有着广泛兴趣。在爬梳历史文献的过程中,他发现有大量无法证实、容易醉人的混杂信息,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困难重重的叙述基础之上,小心谨慎地分析每位作者的观点和特殊利益,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中间版本。“捕捉人的声音”也是作者创作的目标之一,即第一手地重建故事主要人物的言辞、偏见、希望和恐惧,讲述“故事中的故事”。
《天国之秋》 (美)裴士锋 黄中宪 译/谭伯牛 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毕业于耶鲁大学,裴士锋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学生。他继承了史景迁以故事讲史、重视细节的特点,《天国之秋》把太平天国放在19世纪的世界史中来研究,大量采用了传教士、外交官的回忆、报告,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在本书中,裴士锋首先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内战”,而不是“叛乱”或“起义”,意图撇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纯以历史学家的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兼具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本书于2012年获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坎迪尔奖。
《金雀花王朝》 (英)丹·琼斯 陆大鹏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冰与火之歌》的粉丝会喜欢这部书,曾经手不释卷地阅读英国史的读者也会喜欢它。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国王从诺曼王朝手里继承的是一个四分五裂、流血漂橹的残破国家,随后却将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帝国,其版图在巅峰时刻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把历史书写得无聊,应当算是刑事犯罪。”本书的作者如此说。毕业于剑桥大学,丹·琼斯是专攻中世纪史的史学家。吸收了文学和剧本的创作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在结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国王们,那些同样血气方刚、英勇无畏而足智多谋的帝王。
《忽必烈的挑战》 (日)杉山正明 周俊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什么挑战?他不只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巨大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他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才能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而且,忽必烈还面临着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的难题。作者杉山正明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本书并没有细数忽必烈的一生,而是通过分析世界大势,深入揭示这位雄主一旦登基则必然导致蒙古帝国分裂,描绘出了别开生面的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
《阿拉伯的劳伦斯》 (美)斯科特·安德森 陆大鹏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述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劳伦斯在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是一把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撒马尔罕的金桃》 (美)薛爱华 吴玉贵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它选取了中华民族最绚烂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还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冷战》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翟强 张静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历史上,美国和苏联曾陷入高度僵持,人类曾经离核灾难似乎是那样的近。一部优秀的非虚构类作品,通俗易懂的冷战史,简明扼要,明白晓畅,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作者是著名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作“冷战史学泰斗”。本书还大胆地采用了虚构的手法还原“冷战”的真实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巨变》 (匈牙利)卡尔·波兰尼 黄树民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代表作,作者主要关切的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也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波兰尼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地匈牙利,成为了英国公民,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