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不缺的“系花”却总偷东西 家庭关系对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
对,在别人眼里我是成绩和长相俱佳的女神,可其实,我是个小偷!而且为了掩饰偷东西,我时常撒谎、演戏。
作者:曾子芊
作者:王金辉
■本期来访者:
叶子,患有“偷窃癖”的年轻女孩。
■心理咨询师:
雷家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来访者说:【系花是小偷】
我又开始偷了。这一次,我偷了好朋友小凌的物品。
对,在别人眼里我是成绩和长相俱佳的女神,可其实,我是个小偷!而且为了掩饰偷东西,我时常撒谎、演戏。
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戒掉了偷窃的习惯,可是为什么又一次控制不住了呢?
前天,我和小凌一起结伴去自习室学习,看到小凌的笔袋上挂着一个亮晶晶的红色珊瑚小挂件非常漂亮,便凑上前欣赏。小凌向我介绍说这是她爸爸在国外出差时给她买的小礼物。仿佛只是出于礼貌,我赞叹了几句,并未表现出有多喜欢它。可是,当小凌去自习室的走廊外面接开水时,我却忍不住把那个小挂件从她的笔袋上拆了下来,悄悄地顺进了自己的口袋。
自习结束,小凌发现挂件不见了,她感到十分奇怪,便问我有没有看到谁动了她的东西。我一脸无辜地表示刚刚自己睡着了一会儿,没有留意,小凌没有再说什么。但第二天,她向班主任写了申请书,要求去保卫处查看监控,这让我的心很乱。
咨询师说:【偷窃与偷窃癖】
叶子是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访的。我有一些意外:首先是因为她的长相和气质都十分出众,其次是她所讲述的内容通常难为道德所容——偷窃。
我尊重她的来访,于是,我问叶子:“你是出于什么目的,想要得到小凌的珊瑚挂件呢?”她露出了困惑且痛苦的表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偷,实际上我什么也不缺,但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烦躁,偷别人的东西能让这种情绪得到缓解。”叶子还说,她以前喜欢把偷来的东西放在一个盒子里,并不是为了攒够了卖钱,也不是因为喜欢它们,只是这样做能让她平静。
通过与叶子的交流,我基本可以确定,困扰她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障碍:偷窃癖。
偷窃癖患者和一般的盗窃者有所不同,他们并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没有其他明确的目的,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所窃的物品也没有明确的选择性,有些甚至是别人不要的废物。偷窃癖患者往往是临时起意,因克制不了内心的焦躁而拿走了他人的东西,然后将之扔掉或者收藏起来,有时也会归还给原主。患偷窃癖的人通常多为女性,与家庭状况、个人的文化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不少人家境富裕,且智力水平、文化程度都很高,“什么都不缺”的叶子就属于此类。
我向叶子提出了疑问:“能和我说说第一次偷东西是在什么时候吗?”
来访者说:【严厉的惩罚】
从小我就聪明好学,大人们经常表扬我。在我四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妈妈要照顾弟弟,爸爸在外面做生意很忙,所以我被送到了奶奶家。我记得当时我不愿和妈妈分开,还大哭了一场。
在奶奶家住了半年后,我被妈妈接回了家。虽然我知道爸爸妈妈也爱我,但我还是会忍不住要跟弟弟争抢东西。如果爸爸妈妈表扬弟弟,我也会觉得心里不服气。妈妈有时候会批评我太“争强好胜”、“心胸狭窄”,年纪还小的我并不知道怎么去改正,只知道更加讨厌弟弟。
第一次偷东西是在弟弟开始上学的那一年。开学了,爸爸给弟弟买了一个新书包,我便也提出也要,但妈妈没有同意,她说我的文具都还很新,没到换的时候。和爸爸相比,妈妈比较严厉,她不同意,爸爸也就没有给我买。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同桌女孩的文具盒里有一个很好看的发夹,我就忍不住悄悄拿走藏了起来,可我心里还是很害怕,不久又放回了她的文具盒。几次之后,见她总没发现,我才最终把它偷走了,藏在了我书包的夹层里。在那之后,我还偷过其他同学的橡皮、小刀等文具,把别人的东西拿到手里反复把玩的那一刻让我觉得很满足。
但很快,事情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私下告诉了妈妈。妈妈得知后,既愤怒又伤心,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并绝望地说,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小偷!我哭着向妈妈保证我再也不偷了,所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再偷过东西。
咨询师说:【寻找母亲的孩子】
儿童偷窃,其实有时是一种特别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
著名的儿童精神医学专家温尼科特曾在《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章“偷窃与撒谎”,讨论儿童的偷窃与撒谎行为。他认为,当儿童在偷窃的时候,其实Ta是在寻找一个人,即Ta的母亲。
对婴儿来说,母亲是全心全意愿意为Ta奉献的形象,所以婴儿会认为是自己“创造出了母亲”,并且认定自己“有权利去拿母亲的东西”。可是,有时新宝宝的来临会给孩子带来“幻灭”的感觉,母亲仿佛“消失”了,于是孩子不由自主地开始偷窃,虽然Ta可能会意识到在道德层面上这样做是不对的,但Ta控制不住想要寻找一个自己“有权利向她偷窃的人”,也就是想要找回跟母亲之间的联系。
叶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但因为弟弟的出生,自己被迫离开母亲,使她产生了因和母亲分离导致的焦虑和被忽视的失落。半年后,叶子回到家中,表现出来的“争强好胜”和“心胸狭窄”其实也都是害怕遭到忽视的表现。父母给弟弟买了新的书包,而自己没有,这对年幼的叶子来说等同于“危机降临”。所以,她才产生了“退行”行为——拿走同学们的物品,以此释放自己的焦虑,希冀能找回曾经和母亲的联系。
但是,当妈妈发现叶子偷窃时,用严厉的态度惩罚了她,反而压制了叶子的精神需求,缺乏情感的沟通和疏导,这为叶子的偷窃癖的形成埋下了根源。
来访者说:【隐秘的快乐】
被妈妈教训了之后,我收敛了很久,但我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平静下来,依旧还会有想偷东西的念头。
我上了初中之后,父母的关系突然变得疏离了起来,他们经常当着我和弟弟的面吵架,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把自己的房门反锁,不愿意出来面对他们。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我还会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干一些出格的事情。于是,不知不觉地,我又开始偷窃了。
我偷的都是些小东西,比方说小卖部的笔、本子什么的,有时候我自己都意识不到我在做什么,就已经把文具自然地放进了包里。
我还喜欢把偷来的东西攒在一起,这让我感到快乐,虽然这些东西我永远都不会去碰,但得手的那一瞬间、那种刺激感让我无法控制自己。影视作品里也经常能看到我这种人物的形象,他们看起来相当正常,甚至乐观、活泼、正直,但就是会控制不住地偷窃。同学说理解不了这种行为,但我懂这种隐秘的快乐。
不过,我也经常会有深深的自我厌恶感,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坏人,我发过誓不要再偷了,可这一次,我又做错了,老师和小凌答应帮我保密,但条件是带我来接受心理咨询。
咨询师说:【问题孩子】
读初中时,叶子父母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经常发生的争吵已经干扰到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同时这会让叶子心里更加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但,在“机能不全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却并不全都是一个模样儿。
他们有可能会成为总是想通过讨好别人获得爱的“完美孩子”;也有可能会成为内向、安静,喜欢躲在角落里独处,不善于处理亲密关系的“失落的孩子”;还可能会成为用负面的、过激的行为来回应家庭矛盾的“问题孩子”。
此时,叶子又开始了偷窃的行为,在潜意识里,她可能也希望通过这种“问题孩子”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家庭矛盾”上转移到自己制造的麻烦上来,希望家庭因需要“拯救”自己而重新聚合。
叶子虽然知道偷窃不对,但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无意识地就做出了行窃之事。追根溯源,这与她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爱有关,使她在产生焦虑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用偷窃带来的快乐去缓解。
【尾声】
愿意求助的偷窃癖患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他们往往会因为内心的羞耻感而选择沉默。所以,我认为叶子是勇敢的。虽然叶子的行为在本质上依旧是盗窃,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偷窃癖的人也生活在痛苦中,需要有人帮Ta一把。对待偷窃癖,恐吓和打骂教育只会让其愈演愈烈,缺失的爱造成的创伤,唯有重新用爱来疗愈。
缓和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叶子治疗偷窃癖的关键——我向叶子表示了理解和认同,并鼓励叶子将内心的真实声音告诉母亲,缓和母女关系,并向朋友和老师坦陈自己的痛苦。
令人欣慰的是,当叶子对家人和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大家都表示了理解和同情。在爱和理解的帮助下,叶子终于在逐步与困扰自己的偷窃癖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