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夫妻离婚后因探视孩子起纠纷 老人掺和加剧矛盾孩子最受伤

2018-08-13 13:05 北京晚报 admin

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仍然拥有探视权,可以与孩子会面、交往甚至短期共同生活。然而,这种维系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的正常权利在现实中却因为大人间矛盾的延续而时常遇阻。

王金辉 插图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80后年轻夫妻是如今探视权纠纷中的“主力军”,而他们的父母介入子女探视纠纷的现象十分突出,非要看孩子,或者就不让看孩子,将原本是父母与孩子三个人的事变成了老少三代的矛盾,也加重了执行难度。婚姻专家告诫说,大人们用探视问题作为报复的手段,却忽略了这是在剥夺孩子见父母的权利,将会对他们一生造成影响。

女儿探视难 母亲强出头

前几天,西城法院执行局的调解人员王波接到了一位老人打来的电话,老太太有些自责地说:“我没忍住,又和孩子奶奶吵起来了,骂了很难听的话……”王波听罢有些沮丧,自己和执行法官的努力看来又白费了。

这位老太太是西城法院执行局的“常客”,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得来一次,替自己的女儿申请探视闺女。孩子已经上小学了,由爸爸抚养,双方矛盾不小,不申请执行,女方就见不到孩子。

后来,执行法官和王波反复沟通说服,将双方约到一处公园见面。探视当天,除了孩子的父母之外,爷爷和姥姥两位老人也到现场“助阵”。一见面,孩子妈妈特别恳切地凑上去说:“宝贝,让妈妈抱抱。”孩子抬头看了看爸爸,爸爸攥紧了拉着她的手,往后一撤。孩子紧跟着就往爸爸身后躲。

孩子的反应让妈妈很伤心,当场哭了起来。孩子姥姥也开始不依不饶地闹。执行法官和调解人员分工合作,有劝说男方的,有看着孩子姥姥的。总算勉强完成了一次探视。

到第二次执行时,场面更加尴尬。执行法官蹲在地上,拉着孩子的手足足20分钟,求孩子说:“宝贝,叔叔求求你了,你跟妈妈说句话吧”。可孩子这次已经不再看爸爸脸色了,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摆手说不要。

孩子妈妈告诉王波,她和丈夫离婚时,正赶上家里拆迁,没有固定居所,所以女儿就被判给了爸爸。就因为这个,孩子奶奶告诉孩子,妈妈不要她了,孩子对她特别抵触。虽然在离婚诉讼中,双方已经明确约定了男方每周什么时间把孩子送到地方家,但就是执行不了。

由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姥也卷入这场纠纷之中,原本是父母与孩子三个人的事,变成了老少三代6个人的争斗。一年多了,这家的探视权纠纷依然没能彻底化解。

前些日子,通过申请执行,孩子妈妈和姥姥又去男方家里探视。临走的时候,夫妻俩正在商量下次探视的问题,孩子姥姥和奶奶又发生了口角,双方不欢而散。

老人掺和 探视纠纷矛盾加剧

在参与了许多过一些探视权纠纷执行的调解工作之后,王波发现,现在探视权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绝大多数是80后的年轻父母。而他们的父辈参与到儿女探视纠纷中的现象十分突出。就像前文中的案例,虽说老人都是为自己的子女利益考虑,但事实上,他们的参与方式很容易过激,反而加重了矛盾。“有时候,年轻人的工作倒好做,反而是老人难以说服。”王波说。

有一对离异夫妻因为孩子探视和财产补偿问题到法院申请执行,王波在调解中发现,俩人的微信名称至今还以老公老婆互称,哪像是离婚撕破脸的样子啊。

经过与双方的深入沟通,王波了解到,其实这对年轻夫妻本身并没有多大矛盾,女方婚后还将自己的工资交给婆婆管理。可婆婆仍对儿媳妇颇多不满。在交谈中,她滔滔不绝地历数前儿媳的不是。比如,儿媳趁她不在家的时候,翻她的东西。

“您是有金山银山啊?”王波一语中的地说:“人家把工资都交给您管了,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啊!您其实根本就没有真心接纳儿媳妇!”

接着,王波又分别给男女双方做工作。让男方理解前妻把孩子送回老家的苦衷,以及孩子健康成长的事实;让女方体谅男方想念孩子的心情,经常把孩子带回来看看。女方也痛快地把孩子带到执行局的调解室,和爸爸、奶奶亲近亲近。

王波知道,这家人矛盾的根源在于老人的偏见,于是她私下跟男方说,回去得找机会给老太太上上课。“以前是她教育你,现在她做的不对的,你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也该教育她。周末有空了,跟前妻带着儿子去玩玩,也是增进感情嘛。”

案子了结了,两人再也没来过法院。

此外,有些探视权执行看似是父母在申请,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祖辈的需求。

有个孩子爸爸,每月都来申请探视权执行,每个月都来法院看一次孩子。可是,见了面,这爸爸总在一边看手机,没有特别迫切想见孩子的感觉。其实呢,是孩子奶奶想孙子,每个月都催着儿子去申请执行,她好跟着来看孙子。

执行法官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探视权只限于孩子的父母,法律并没有赋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探视孙辈的权利。他们要是迫切想见孙辈,或者对探视一方心存不满,不愿意让探视孩子,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子女在探视问题上的态度。

王波说,本来老话就说隔辈亲,再加上“80后”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孩子又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这种唯一性让老人的情感更加投入,甚至出现了地位上的“错位”,拿孙辈当自己的“二孩”一样。“我们一手带大了孩子”也成了这些老人心中的尚方宝剑,必须得看,或者就不让看,都源于这种“权利”意识。

拒绝探视是在剥夺孩子的权利

然而,处于斗争旋涡中的父母和老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争斗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正是他们最想保护的孩子。

“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讲已经是很大的伤害了,父母更应该在其他方面弥补对孩子的亏欠,而不是在探视问题上延续矛盾,继续伤害孩子。”每次看到打得不可开交的父母,王波都会替孩子的成长担忧。

有一次,调解人员跟着执行法官去一个探视现场。父母双方约在女方家楼下的小花园见面。小男孩蹲在地上玩,他爸爸走过去蹲在孩子旁边,孩子对爸爸完全没有印象,很有礼貌地说:“叔叔好!”。这位父亲立即纠正:“我不是叔叔。”“那你是谁?”孩子问。“我是爸爸。”当孩子听到这几个字后,猛地一把抱住爸爸的脖子,紧紧搂着不放。

孩子的反应让调解人员湿润了眼眶。“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渴望见到爸爸。孩子的心里肯定在想,我有爸爸了,我也有爸爸!”

在另一起探视纠纷中,原本夫妻离婚时,女儿的抚养权是判给女方的。后来男方又找了新女友,就在结婚前,孩子妈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提出要求变更抚养权,把女儿给了男方。

男方对前妻的“突然袭击”耿耿于怀,并以前妻不要孩子为由,拒绝前妻探视。赌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女儿见到了亲妈,会跟他现在的妻子产生隔阂。

经过申请执行,孩子妈妈终于又见到了女儿。事后,男方兴奋地向调解人员反馈说,没想到这次探视之后,女儿和他们夫妇的关系反而更好了。

让孩子与离异的父母维持亲密关系的效果在这两个案例中充分体现出来。

北京维爱婚姻专家王军表示,大人们沉浸于自己的恩怨,用不让看孩子作为一种惩罚的方式、报复的手段,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也有权利见到自己的父母。其实,他们是剥夺了孩子见父母、享受父亲母爱的权利,而这种伤害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

“很多长辈对孩子说‘你的爸爸不要你了’、‘你的妈妈很坏’这种话泄愤,并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但事实上可能事与愿违。”王军说,父母再不好,孩子也不愿听到这种评价,对他来讲那是一种羞辱,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很大。而且“不要你了”这种话,会让他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年轻父母需“断奶” 老人要放手

在各类执行案件中,探视权执行一直是个难题。孩子不是物品,逼不得抢不得,不像一般执行案件可以对标的物查封扣押。采取强硬的执行手段还可能会令矛盾升级,甚至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探视权执行的难题,西城法院执行局进行了从硬件到软件方面的探索。针对有些父母矛盾深重,既没法去抚养方家中探视,也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只能由抚养一方将孩子带到法院,在法官的见证下,让另一方探视的情况,西城法院执行局特意将一间办公室改造为调解室,摆上沙发、玩具,布置得像居室客厅一样,让孩子可以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与父母团聚,尽量减少法院执行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

西城法院执行局周艳华局长告诉记者,涉及探视权的执行,法院难免有些投鼠忌器。真拘留了被执行人,孩子谁来管?如果执行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那就与执行目的相悖了。考虑到此类案件的特殊性,西城法院让调解人员介入探视纠纷的执行工作,这些调解人员社会经验丰富,能找到矛盾的症结,做通思想工作。在解决当下执行案件的同时,努力化解家庭矛盾,避免今后再通过执行去履行判决。

婚姻专家王军表示,探视权纠纷的根源是家庭矛盾,之所以出现老人插手儿女探视孩子的现象,一方面说明有些年轻的当事人虽然已经为人父母,但仍然处于没有“断奶”的状态,凡事都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商量。

另一方面,一些老人不能正视家庭排序问题,忽视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夫妻才应该是主导者,而自己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总认为自己是家中的老大,插手儿女的家庭事务。

王军说,无论是年轻父母还是老人,都应该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年轻人独立自主,老人们学会放手,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才是解决家庭矛盾的关键。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莹

分享到

医护人员用视频通话架起“团圆”桥,八旬姊妹俩互诉牵挂

美国部分监狱开通家属付费视频探访 被指会带来更大后患

没付抚养费就不让探视? 法院:断绝人伦亲情不可取

严打炫富、低俗软色情等不良信息,小红书年内封禁4000余个不良账号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