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连长“铁甲神医”养成记 盯上“实战”研发技术过硬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装甲团修理连连部,标准的行军床、不大的书桌,屋里最显眼的是靠墙摆放着几个制式柜子。随手打开一个,映入眼帘的满是理论书籍。大部分书已被翻得有一点发旧,书中字里行间的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读书笔记。
王振虎连长(左二)在实地教学。
修理连年年是先进连队
“这些小书柜可是我们连长王振虎的‘宝贝’。书柜里的书比团图书室的理论藏书还齐全,也是我们团名副其实的理论‘藏书馆’。每次提起这事儿,团图书管理员都恨不得把这里的书全‘抢’走。”说着,排长伍益君把读完的一本书码放在“书架”上。
“连长的书可不是白借的,每次都会有附加条件。还书时,不是要看读书笔记,就提一些书中的问题。要是答不上来,对不起,就得把书拿回重读。”伍益君说。
提起连长王振虎,伍益君打开了话匣子,“他可是我们的‘虎连长’——理论水平高,军事技术更硬。”
就说读书吧!操场、小道、菜园……每天早晨5点多,军营肯定能看到他捧着本理论书籍。有时大声地读,有时还会默默地思考,并把心得记下来!到了工作间隙,或下午学习时,我们都会围着他,听他给我们讲小党课。时间长了,战士们的理论水平也都提升了。
这样的学习形式,从王振虎来修理连到现在,已坚持了五年。五年中,修理连不但年年是先进连队,还先后3次被卫戍区评为“全面建设标杆连队”。王振虎去年也被评为北京卫戍区首届“张思德式忠诚卫士”。
研发技术在战备中启用
连部安然静谧,但装甲修保间却是热火朝天。30多摄氏度的桑拿天,车间里更是成了蒸笼,穿着短袖还不时冒着汗,可身着作训服的士兵们仍是军容整齐!
“已经连续干了两天,发动机过热的毛病已解决,修好的发动机也安装到位,现在再把装甲板吊装上去。明天这辆战车就可以返场(回部队)了。”做完最后一次复查的王振虎,边让战士们休息一下,边跳下了战车。
修理连有个训练用报废坦克,为了练好技术。王振虎把人员分成了四个组,两个组拆,两个组装,轮班倒。一年下来,这个坦克被拆装了四五回。熟悉了训练车还不够,王振虎又盯上了“实战”。
先拿老装备练练。战士们不敢大动,王振虎就带了头,把车上的零件一个个拆下来研究。一辆坦克,成百上千个零件,拆了保养后,再按原样装上,万无一失。连长带了头,战士们也胆子大了起来。熟悉老式装备,王振虎又带着战士研究新式装备……
“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基础修理上呀!那样的话,到实战中,我们就会让战车掉队。”不会不懂的就去兄弟单位请教,就安排战士们去学习。
坦克上重达200公斤的电瓶组从保管间到安装到坦克上需要很长时间。王振虎带着战士日夜攻关,半个多月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他们制作的143台电瓶车和95套装导轨托盘,使安装电瓶的速度一下缩短了半小时,加快了战车出动速度,提高了战备水平。几年来,连队陆续研发的全车电路实训平台、启动机教学模具等在战备中得到了应用。
演习路上修好“趴窝”战车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军营里的口号,也应验在“虎连长”所带的修理连中。
执行朱日和演习修理保障任务时,过硬的军事技术让修理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王振虎回忆,在朱日和的某个晚上,大部队都转场了,连随行的保障车都绝尘而去。这时,一辆故障战车“趴窝”在路边。王振虎和几个战友将几十公斤的装备码放在路边。初步检查发现,战车的齿轮传动箱出了故障。两个战士抬下上百公斤重的齿轮传动箱,和王振虎一起在夜色中现场抢修。工具不全,又是没修过的战车。王振虎就一边查手册,边学边干,3个多小时后,变速器修好了,战车再次踏上征程。
战车“病历”成了传家宝
在“虎连长”的连部里,除了理论书柜,还有一个“传家宝”——厚厚的几大本“病历”,战车的“病历”。
王振虎说,这些“病历”是老连队传下来的,从我来之前就有,已经七八年了。哪年哪月,什么车型,是何故障,怎么修理的……“病历”中记得清清楚楚。看“病历”已成为修理连每个新兵的必修课,也是每个老兵的复习材料。
今天忙完了,“虎连长”还要加班把今天“病历”填上去。说着,战士们又聚了过来,和王振虎一起跳上新型战车。王振虎一声令下,最后一道工序——吊装装甲板开始了……
本报记者 龙露
通讯员 张杰 王正昊摄
(原标题:自建“藏书馆”提升理论水平 盯上“实战”研发技术过硬
虎连长“铁甲神医”养成记)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