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之时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一席话引发热议
“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惨痛教训。”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之时,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一席话,迅速引发热议。他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如今中国在很多领域进步飞速,直逼美国,令美国颇有压力感,这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情形非常相似。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新华社资料图
日本的覆辙
说出这番话的福田康夫,应该是有切肤之痛的。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1968年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日美贸易摩擦激增。特别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纺织品、钢铁、汽车、机床和半导体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比如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20%。与此同时,美国对日本的商品贸易赤字一度飙升至500亿美元。
这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
1985年,美国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丹佛决议案”。同年,民主党主要领导人在国会集结并发起了加收25%关税的贸易战法案。1985年9月22日,美国召集日德法英等国达成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这份协议,也就是外界普遍认为将日本经济拖入泥潭的“广场协议”。
随后,美国的火力持续加码。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份长达2000多页的贸易法案。1989年,美国启用“超级301条款”。同年,日美开始谈判,促使日本在流通体制、商业惯例等方面进行开放性改革。1994年,美国再次启用“超级301条款”,对日本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在美国的组合拳下,日本节节败退。日元升幅一度高达90%,炒房团吹起来的“泡沫经济”迅速挤压实体经济,产业竞争力下降。此后,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直至今天仍没有缓过来。当然,日美贸易摩擦也逐渐消退。
美国的伎俩
三十年世易时移,美国总统从里根、老布什换成了特朗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已从日本变成了中国。可是,当面对又一个新兴经济体崛起,当又出现相似的贸易困境,白宫执掌者仍然没有摆脱那套旧思维,使用的还是那些老伎俩。
比如,推动美元贬值。当年,“广场协议”的计划是日元升值为200日元/美元,最后的结果是,120日元/美元。反观近些年,美国同样如此,变着法儿地在人民币汇率上大做文章,意图推动人民币升值。
比如,启动“301条款”。当年,美国便动辄对日本叫嚣“301条款。这一条款的实质是单方贸易报复条款,它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制裁,包括撤销贸易优惠、征收报复性关税等。同样,在此次中美贸易战中,“301条款”也是一个重要武器。
……
事实上,每一个被认为会挑战美国产业结构和贸易收支的国家,都被美国的贸易炮火猛轰过。最后,美国是否达偿所愿呢?
还是以日美贸易战为例,日本的发展进程确实被彻底打乱了,但美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早有业界人士分析,美国持续大幅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国内部经济失衡,这才是最根本的。可美国呢?不知是装傻还是真糊涂,到处挥舞大棒却始终治标不治本,陷入打完日本打欧盟,打完欧盟打中国的怪圈,之后会怎么样?难道真如特朗普前几天嚷嚷的“还要和全世界开打”?
中国的定力
总想以霸权思维守住霸主地位,这大概是美国的“执念”吧。时至今日,它的姿态依然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当年的日本。
其一,两国的经济市场大不相同。当年的日本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非常之高,约占到其出口总额的四成。中国的回旋余地则大得多,一方面自然资源禀赋非岛国日本所能相比,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已完成贸易多元化布局,对美出口仅占对外出口总额的一成多。
其二,日美、中美关系本质大不相同。日美属于同盟,确切地说是一种主从关系,美国大兵还驻扎在日本国土。一旦发生冲突,日本往往倾向于屈从妥协。但中国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大国,从来没有被美国拿住七寸。换言之,双方手里能打的牌半斤八两,在国际谈判中地位平等。
其三,两国的政局稳定性大不相同。日本政坛之动荡众所周知,首相经常走马灯似地换人,甚至闹出过“七年七相”。可以想见,缺乏顶层领导力,在国家级经贸政策这样重大复杂问题的谈判上必然被动。而中国的政治体制的一大优势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关键时刻能够凝成一股力量,捍卫自身核心利益。
中国有句古话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福田康夫的提醒是一记警钟。美国,不要指望着中国吞下损害自己核心利益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