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房的美学智慧:物物皆非苟设,事事皆有深情
一场名为《“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的展览,十月末到十一月中旬,在北京市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展。虽然此次展览已经谢幕,但它所留下来的话题仍然多多。这主要是缘于该展别具匠心地通过九间中国式书房,各选取一位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号,并由一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作为主人来进行设计。
作者:刘悦笛
“书斋追古”之赵孟頫·松雪斋 摄影:祝勇
整场展览就是一个时间轴,从东晋的陶渊明、初唐的王维、宋代的苏轼、南宋的朱熹、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再到清代的曹雪芹,这九位古代文人都有着困苦中超拔不群、忧愁中洒脱不羁的生活阅历以及在文学、艺术乃至治国层面影响后人的成就。虽然不处于一个时代,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属于异质而同构。与之对应的当代作家艺术家,包括作家祝勇、琴家王鹏、田家青等。
整个书房设计,既有古代书斋主人的精神气质,又有当代人的介入,虽然没人却仿如人在,完成了古代文人与当代作家文人的一次对接,也试图构成跨越古今时空的精神对话。
围绕着展览而做的讲座也都精彩纷呈。本期“人文”选取刘悦笛的讲座内容,借此了解一下古人的书房传达了中国人怎样的生活美学智慧。
今天的话题是以器载道,发现文心与匠心的会合之处,这个交合之处,就是我们讲的“生活美学”。生活美学既有中国古代的“士文化”,也有“民文化”,同时又有“官文化”这样三个重要的传统。中国文人的生活美学,特别是中国文人怎么在书房当中体现出他们的美学智慧的呢?
近几年来,当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美好生活”,这个关键词我想不仅仅是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也可能成为未来中国30年很重要的关键词。到底什么是美好生活?其实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好的生活+美的生活。我们可以说,美的生活一定有好的生活作为现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美的生活一定是好的生活的一个升华,所以,美好生活讲的是美的生活+好的生活,而不仅仅讲的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简单的满足。也可以这样说,好的生活就是一个有质量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则是一个有品质的生活,而有品质的生活,恰恰是建立在有质量的生活基础上。美好生活与生活美学只差一个字,究竟什么是生活美学?其实生活美学讲的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学,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的学问,同时也是追问、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是一个践行之道。
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中国恰恰成为一种幸福之学。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审美环境当中,每个人作为一个审美者,有他自己身体的环境——其实你的皮肤就是你最紧致的衣服,然后到艺术的环境,到狭义的文化的环境,再到城市的环境,一直到自然的环境,这形成了层层相扣的审美的环的结构。而中国古人,中国文人,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怎样的,他们的天人之际生活空间又是怎样的呢?
我先举个例子,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个明代画家徐渭的展览里面有句话说,“一室之中可以照天下,观万有,通昼夜”,这就是中国人的俯观仰察的智慧,就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国文人始终在究天人之际,同时也看四季的变化。正如禅宗所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个就是审美化的生活空间,居住在这样的审美空间当中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中国传统的文人墨客,就像欧阳修所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讲到中国人的书房,一定离不开笔墨纸砚。